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专访《河南艾滋病五年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09:41 时代信报

  有些地方把血站当作是地方经济的一个源头,主要是因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后来血浆经济产业链(指血液生物制品 产业)的形成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性使然。可以说,艾滋病之所以在河南省大规模的爆发,还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一份惊世报告

  作者张可

  信报记者吴鹏/文黄伟/图

  张可,一个日瓦戈式的中国医生。

  张可的人生轨迹原本十分平常:1989年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分配至北京佑安医院工作,并由此度过了最初的十年 ,到1999年,按照张可的说法,他是因为科研工作者的好奇心,开始关注河南艾滋病的病况。“但是没想到,自此就被卷 了进去。”

  12月28日,张可回到家乡,在重庆宾馆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与别的医生不同的是,张可说,他作为一名医生的真正履历,是从1999年他到河南的艾滋病重灾区为那里的患者 治疗艾滋病开始的。

  2004年的年终岁末,一部3万多字的《河南艾滋病五年报告》,以其无可辩驳的科学性,直指因为地方政府的不 作为从而丧失了拯救艾滋病的一次次的机会,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也让张可开始进入了公众的视域。

  在这份报告里,张可披露了一组截止目前为止最令人信服的数字:河南艾滋病感染者为30万!并追溯到了引发这场 灾难的血浆经济产业链肇始的最初源头。张可指出:解决河南艾滋病问题的根本,在于重建农村的公共卫生系统,而不在于“ 对地方政府不作为问题的问责,”以及“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国家赔偿”。

  张可的这份报告,分为三个层面: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张可说,作为一个传染病科的医生,原本他只 想写一个纯专业的临床医学方面的调查报告,然而在河南的五年救治工作中,目睹了一次次生命的死亡,目睹了一次次历史机 遇的丧失,目睹了一场简单的公共卫生事件,就这样转变为了人为灾难。

  张可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开始由最初的愤怒转而反思,2002年底,开始有了写这样的一部完整的反映河南艾滋 病历史的社会报告的想法。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想法,让张可承受了来自政治方面的压力和一次次内心的煎熬。

  也许正像首轮刊发张可《河南艾滋病五年报告》的网站上所援引的那样,河南的艾滋病,并不是一个人或单一一个河 南省的灾难,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而河南省倾一省之力,也无以解决或独自承担这场历史的灾难,河南需要援助!

  张可说:我们每天都在喊着援助非洲,河南人民是我们自己的同胞兄弟,我们为什么不援助?!

  时代信报:你在《河南艾滋病五年报告》中最终得出了在河南艾滋病感染者为30万的结论,而在重庆,据最新统计 出来的数据,是585人。这个数字是不是可以让我们乐观?

  张可:585人是卫生部门查出的数字,一般而言,艾滋病的感染者的实际数目和这样的官方统计数据之间,是10 倍的关系,自然不容乐观。

  河南的数字比较容易能用我们报告中提到的公式统计出来,是因为河南省的艾滋病感染者的情况较为单一,基本上可 以说是因为输血感染的。在我的统计出来之前,还有说100万的,官方的数字是6万,后来我们的数字出来后,包括卫生部 、NGO组织、还有河南省政府都开始承认这个数字。这是一个真实的数字,除掉那些在近年来死亡的艾滋病患者,目前存活 下来的人数是15到16万人。

  我得出30万这样的一个数字,在激进的非政府组织那里,他们会认为偏低了。

  时代信报:现在一说起在中国爆发的灾难,动不动就会说:这不是天灾,是人祸。一直以来,人们形成的共识:是地 下血站的泛滥和地方政府官员的腐败导致了这场灾难。那么,从一个专业医生的角度,你能不能概括一下河南艾滋病灾难之所 以爆发的根本原因?

  张可:单采血过程中红血球的回输和大量的献血员在各个血站之间快速的流动是导致大规模感染的主要原因。所谓单 采血,指的是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将输血管分为两股,血站只要血浆,剩下的成分通过离心机分离,振荡,把血清和血蛋白分 开,血站取有用的部分,因为处理红血球需要高额费用,所以血站取走血浆之后,再把红血球回输给献血者。这样就节约了大 笔的费用。

  为此,有的血站故意欺骗没有医疗常识的卖血员说,红血球回输可以帮助血液再生。但是这种回输红血球的过程,是 最容易感染病毒的。河南艾滋病患者正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最终导致艾滋病的大面积蔓延。

  另外,剪断输血管的消毒剪、箝血袋的消毒钳及离心机的污染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时代信报:你在报告的开首,提出了几个假如?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假如具备了这些条件,这样的一场灾难就是可以 避免的吗?

  张可:我之所以在开始提出了几个假如,是想说,发生在河南的这场灾难,实际上是无可避免的。这几个假如在当时 的历史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其实也是提醒人们能够注意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的漏洞已经糟糕到了怎 样的一种地步。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可抗的历史原因,才有了发生在河南的这场灾难。

  时代信报: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那么你认为你整个的报告最大的价值在哪里?

  张可:我做的这个报告,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化解各方的积怨,认同了我的报告,就等于是认同了怨怨相报是一种不 可取的历史价值观,这样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我力图从技术的角度进行科学的阐释,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能够平衡整个社会系 统的支点。免掉了责任,才能够丢掉历史的包袱。只要能够以宽容的心态,重新去建立农村的公共卫生系统,自然能够从被动 的防治变为主动的救治。

  当初做这篇报道时,我参考了美国9.11报告的整体思路。这个事件可谓是现当代整个全球历史的转折点,但是美 国政府仍然能够通过这份报告巧妙地、成功地摆脱国家赔偿这样的责任追究的怪圈。我们为什么不能?

  时代信报:那你的这份报告,是不是有点亲政府呢?

  张可:绝对没有这样的意思,我做这样的报告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哪一方,更谈不上是亲政府。可以从效果上看:目前 中国卫生部已经认可了这份报告,河南省政府看到了这样的报告也只能是无话可说。各方面也基本上是乐见其成。这样做的结 果是,有利于国家政策进一步向河南的倾斜,更好地关怀艾滋病患者。

  在这样的报告里,我本来可以引用一些内部的数据,这些数据对我来说,想要拿到也是非常的容易的,但是我没有, 我用的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来自媒体的公开报道。这样做,就要求我抽样研究的方法要更为科学,调查要更为细致。我的内心也 因此而承担了太多的煎熬。因为采用这样的研究方法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你每做出一个结论都必须有大量数据的支撑。

  同样,就河南艾滋病问题,单纯的指责个别官员的腐败肯定是片面的。

  时代信报:但是起码有一点你是不是忽略了?要说艾滋病起因于“人口众多”,起因于“贫穷”,中国还有很多的省 份和河南一样的贫穷,一样的人口众多,然而这样的一场灾难为什么偏偏发生在河南,而不是其他的省份?

  张可:的确,你现在看到的报告我是从中间写起的,我原来的报告中曾经对这个问题有过较为深入的剖析,但是后来 在卫生部受审批的过程中被删掉了,主要是里面涉及到了一些“国家机密”。当时我曾经实地调查过204个当地的血站。发 现其中有些血站之前的渊源很深厚,我可以简单的谈一下这个问题,一开始的时候,河南的血站不少是为了供应一些特殊单位 用血的需要的,有些地方把血站当作是地方经济的一个源头,主要是因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后来血浆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可以 说是历史的必然性使然。可以说,艾滋病之所以在河南省大规模的爆发,还是因为历史的原因。

  时代信报:那么河南现在的艾滋病防治的现状是怎样的?

  张可:目前一些专家估算的死亡率过低,我调查的结果是40%的死亡率。因为药物的干预,目前河南的情况是:发 病的高峰阶段已经过去,增长开始趋缓。

  从前河南的政府给人的印象是不够开明的,对记者的封锁,得罪了几乎全国所有的媒体,我是一个医生,去河南开展 工作,也曾经受到了重重的阻挠。而河南省组织的正面宣传,又让外界不相信。这从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河南丧失了得到外援的 机会。卫生部部长吴仪日前曾数次亲赴河南,其目的就是为了督促地方政府。国家不是没有钱对河南进行支援,而是怕这些钱 下去后被浪费。援助河南,国家拿出10个亿甚至更多的钱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

  河南现在缺的,除了能有一种更为宽容的心态,接受外界的帮助外,主要还是缺艾滋病临床医学方面的人才。所以我 呼吁,北京、上海、广东乃至全国的医务工作者都能亲赴河南,目前我们需要的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理论家,为了考职称考学位 而活的现实主义者,而是实践主义者。

  时代信报:艾滋病到目前为止,仍是不治之症。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对患者进行救治?

  张可:我是一个医生,我可以这么说,救他们的命,只需要我自己一句话。但是对于他们这些患者来说,却比登天还 难!人的生命往往在这个时候就让你感到特别的脆弱。

  患者们不知道该如何救治,用什么药物救治。实际上象纳米福定这样的药物,中国是最大的原产地,就是浙江东部的 几个厂生产的,150块钱的药物有时就能延续一个生命。但是我没有那么多的钱,有时候也无能为力。

  如果能够延迟艾滋患者的生命,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艾滋孤儿了,他们的童年就有爸爸妈妈了。

  前些年我们国家因为要加入WTO,所以很多的抗艾药物碍于知识产权的原因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实际上WTO 原则里还有“紧急救治”的原则,目前国内的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我们去仿造生产象“格兰斯伟康”这样的抗艾滋病药物是完 全可以的,绝对不能作为政府不作为的借口。

  你问我假如听任目前的艾滋病病情继续“和平演变”下去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那最终就将是河南的动荡,乃至整个 社会的动荡,现在已经有这种苗头了,很多地方的艾滋病患者集中起来进行抗议:补偿不公。其实这个时候,是我们最终解决 艾滋病问题的最后一次历史机遇。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