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正宗昆曲 大厦将倾(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13:07 光明网
  ——关于北京保利剧院上演昆曲《长生殿》后的谈话

  本期主持:咸江南(本报记者)

  嘉宾:张卫东

  (北方昆曲剧院老生演员,历届戏曲大赛中荣获多种奖项。在高校义务传播昆曲艺术十几年,自1992年起为北大京昆社担任艺术指导教师至今。著有《喜庆堂会》、《昆曲艺术研习课教程》。)
正宗昆曲 大厦将倾(组图)
张卫东先生

  问:本月11日至13日,苏州昆剧团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了昆曲《长生殿》,观众特别多,反响也挺大的。您是北方昆曲剧院的专业演员,剧团也给您发了票,您怎么没去听呢?

  张卫东:我听戏分两个阶段,基本上16岁以前是主动听戏,16岁以后是被动听戏,别人不拉不去。因为在我生活的这个年代,16岁后再听昆曲,全是我非常不爱听的戏。几乎所有的昆曲演出都离不开“台上搭台必伴舞,做梦电光喷云雾,中西音乐味‘别古’(即别扭古怪,指曲中加电声),不伦不类的演出服”这几点。现在职业昆曲演员和剧团的风格、数路都是这样,先头白先勇做的那个“青春版”《牡丹亭》也这样。人们总觉得要让年轻观众看懂昆曲,就要缩编一下,唱念要靠近普通话,表演要舞蹈化,演唱要歌曲化,感情交流要话剧化,真实化,舞台灯光美术要科技化,台面服饰要靠近时装模特,要当代人理解的“美化”,离不开这些个所谓的改革。这次的《长生殿》也是如此。这个戏我不看后悔,看了后悔一辈子。看着古雅昆曲这样走下去,令人伤心!

  问:《长生殿》上演后大受好评,也有戏迷看后提出不少意见。比如“哭像”一折中叶锦添设计的“满堂白”,与实际上的皇家制度相去甚远;所选演员水平参差不齐,并不全符合总导演顾笃璜所说的“正宗昆剧”;苏州昆剧团的演员因为大部分是唱苏剧出身,亦有京剧或其他剧种出身的演员,念唱中存在大量苏音或不南不北的土音,不是昆曲曲律上说的标准中州韵系统等等。对这些说法您怎样看?

  张卫东:这两天我已经接了不少专业演员和老戏迷的电话,他们所描述的和我所预料的基本一致。大家的一个同感就是:这是给一帮从来没有看过昆曲的人看的戏。作为一个看戏的人,他首先应该了解的是剧中的故事哪里打动自己,情节设置如何,演员演得如何,这三点如果都立不瓷实,都没理清楚,那就等于看了一个舞台上的时装模特的大赛会。
正宗昆曲 大厦将倾(组图)
2004年王芳在保利剧院上演的《长生殿》中饰杨贵妃

  《长生殿》这个戏的作者洪升是通音律的,把南北曲都吃透了。这本戏的文学结构好,音乐结构也好,有工尺传世,有古谱传留,不会太走样,其中几十出都是昆腔的扛鼎之作,都很规矩准确,有传承,还有什么必要再进行剧本改编,再进行服装设计?昆曲舞台上演员穿的服装,在颜色和样式上有很多讲究,《长生殿》有穿戴谱,演员的穿戴上面都说得很清楚,那是人物社会属性的标志,是中国戏曲史上三四百年的结晶,不能为了漂亮就随便改动。我们演的是昆曲,不是服装大赛。另外昆曲也不是苏州土产,《长生殿》原本主要人物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要用苏州口语来演唱,苏州昆剧团是百分之百的苏州人风格。不同地域有不同口音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把纯苏州音用来代表正宗昆曲。

  问:那您觉得昆曲应该如何发展?您怎么看待现在所说的昆曲创新?

  张卫东:昆腔之所以在2001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就是认准了它是濒临灭亡的剧种,它有很多文字资料,有那么多艺人在传承它,而传承的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艺术。所谓原生态,就是说尽量保持古法。当然艺术是没有静止不变的,换一个人肯定不一样,但个人可以有天分上的不同,各自的长相、嗓音可能都有变异,咬字和舞蹈的身段动作标准可能有优劣,但是本位的戏剧舞台上的虚拟化表演,锣鼓的场面,音调的调值等,还是应该围绕传统昆曲的风韵去做。这样做虽然换了一代人,但大家可以知道古法是什么样的。我们可能做得不似古人,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在古代就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剧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承袭古法把它传下去,把它作为一个真正的文化遗产来对待。如果要想搞创新,完全可以不叫昆曲,可以把昆曲里边的一些枝干的东西拿来用,比如说京剧是最典型的,它借鉴了不少昆曲里的东西,但它叫京剧。甚至在京剧中见到的一些昆曲剧目,比标准昆剧团演的昆曲还要准确,如现在经常上演的《偷桃盗丹》、《思凡》、《醉打山门》等等。现在的昆曲职业创作人员总认为年轻人看不懂昆曲,为了迎合观众的思想,要让他们看懂,审美观点要有所变异,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太好的方法。昆曲之所以是遗产,它就有它是遗产的道理,它要保持明代的味道,脱离了明代的味道它就不是昆曲。我们虽然没赶上明代,但老师辈的样子我们看见过,我们尽量把老师所掌握的技能学过来,学好,这样就可以了,尽量不要再动它了。另外一个角度,复古也是一种创新。一些有曲谱却没有在舞台上演过的戏,我们把它按照古代的服装、表现的程式化把它重新立起来,这也是一种恢复,就像考古工作者把一个碎了的瓷器捏起来一样。大家不要发昆曲的遗产财,要脚踏实地地干实事。

  这场《长生殿》,现在创了好的票房,声名远播。但如果后一辈或后两辈要学演《长生殿》,他们怎么学?原来从清代传下来的戏路子谁还会,还有没有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教完了以后别人认为他教得对吗?我知道在这次看演出的观众中真正懂戏的人也很多,但大家大多也只是一种无知的境界,关注于哪个演员的腿功不错,哪个演员嗓子不错,哪个扮相不错,只在枝干上的细微处去看,没有从整个昆曲的发展走向上,去看这出戏对昆曲的将来有什么影响。如果往后看昆曲的发展,真可以大哭一场,10年以后,这次演出的录像就是标准《长生殿》的样板了。

  所以我不能去看,如果看了会后悔一辈子。作为一个从八九岁就学昆曲,就爱它的人,干到现在二十多年,眼看这么好的玩意儿,就变成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东西,我实在不能接受。而且还有那么多无知的人在那儿听着,拼命瞎叫好,那么多的内行人到那里去听一两句嗓子,看那一两个眼神,好的地方叫个好,不好的地方人言啧啧,我觉得这些观众都像痴子一样。最后是制作者“为名”,文化商人“为利”,他们赚了。
正宗昆曲 大厦将倾(组图)
  上世纪80年代初俞振飞与李蔷华在《长生殿·惊变》中饰唐明皇、杨贵妃

  问:但这样大规模的演出是否会让昆曲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从而有利于它的发展呢?

  张卫东:这只能让历史去说。即使因为这样得到更多的关注,那也只会昙花一现,是饮鸩止渴,是抽鸦片烟,越这样演越毒害自己。近百年来中国古典文化严重毁坏,昆曲是残留下来的一点遗产,如果非要把它剪得支离破碎,搁在一个宝盒里再招摇过市,那样对不起后代。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允许昆曲发展,也不可能再发展了,因为历史不会允许。我们的文体改变了,现在是白话文时代,是电脑时代,语言构成变化很快。人的审美需求也不一样了,比如昆曲里原来的服装很肥大,都是男演员来演,都很像古人的样子,而现在的演员对角色的理解都和过去不同。最典型的就是“青春版”《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她上场后给人的感觉和情绪是张扬的思春的样子,而不是少女怀春。小生柳梦梅那种媚俗的风流倜傥的样子使人觉得很不正经。演员的自身条件其实都很好,样子也都很沉静,但设计的动作和舞台台面儿的感觉都不对。我想照这样发展,就等于是昆曲的职业演员自己把自己给毁了。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现在的昆曲演出团体里头有文化商人介入,更有一些搞现代艺术的人介入,他们对昆曲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一言以蔽之,人们现在讲求的是效益,是社会的知名度和票房价值,不少参与创作的人从屏风后走出来了,他们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比如这次演出,宣传的都是导演、制作、服装设计,对演员只宣传两位主演,与过去没法相比,过去一出戏都是凭演员来支撑的。现在一场戏唱红的是谁,大家心里都清楚。

  问:那么怎样才能更多地继承到昆曲的原貌呢?

  张卫东:我想我们应该有一个原生态的绿色环保型昆曲。首先从服装来讲,新一代的任何面料都不要用,要以丝绸棉麻为主;灯光也不要,要纯粹的日光;乐师的笛管笙箫,都要用原来的中国音律来固定调式;演员用本来的嗓子真正去唱,不要用扩音设备;表演动作要古朴,要有古直的状貌;声音要区别于现代人欣赏的那种松弛的水音状态。要真是有这样一个原生态的昆曲,最起码我们可以继承到清代的昆曲的样子。

  昆腔不能建立在经济基础和名利基础上,要有一种佛心,去认认真真地把老师的东西尽量传下去。作为一个职业艺人,应该有些骨气;作为真正的昆曲演出团体,应该算算家里还留下多少好东西,如果演员掌握的传统戏越多,剧团里就越有藏货。

  问:将来的昆曲会是什么样的?

  张卫东:昆曲必然要灭亡。我所说的灭亡,是指从事职业昆曲的这个圈子必然要灭亡,但在民间昆曲亡不了。现在昆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大厦将倾,最后很可能是昆曲的行内人士把真正的昆曲给葬送了,舞台的昆曲化为乌有。将来会返回到传统昆山腔顾坚时代,三五知己拿个本子,哼几个小令,唱一唱。或者由一两个喜欢上台的彩串,唱两三个人的小戏,演个折子就完了。

  昆曲就像文人的诗社,古琴的琴社一样,无欲而成,是一个民间聚众的场所,共同的愿望就是在一起玩,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如果建立在商业角度上,建立在跟社会潮流走的基础上,最后将是饮鸩止渴。雅跟俗的区别就是多和少的区别,有话要送给知人,有饭要送给饥人,昆曲本来就是很高雅的东西,没有必要让全中国的人都去看昆曲。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