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节目实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20:23 《今天的中国》

  短片4:

  近些年,靠着进口设备,我国的制造业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但核心技术和品牌资产仍然掌握在国外,发达国家的这种技术优势使我们难以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只有服从和从属。品牌问题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目前世界上GDP的统
计并不包括品牌这样的无形资产,如果将有形和无形资产综合起来计算,发达国家的GDP要大得多,而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无形资产要比发达国家小得多,国民财富也少得多。据估算,中国每年生产和消耗了全球30%的煤炭、40%的水泥、30%的钢铁、15%的木材、13%的电力、8%的石油,中国在实物经济领域占据全球经济的很大比重。但以汇率计算,中国的GDP只相当于世界经济3%。只所以出现这种情形,与无形资产有关。这个3%的比例,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综合资产[即实物和无形资产]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

  主持人:其实通过这个短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产品其实每年输出的量是很多的在国际市场上,但是回归到数字上来看,为什么我们的GDP好像只占全球的3%,这在比例上是非常不成正比的,我们投入这么多,我们收回所得的为什么只有这么一点点,对这个问题三位怎么看?

  仲主任:这是一个国家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或者叫做文化的价值。一个国家的价值和从GDP上也能反应出来,比如美国是全球第一GDP,日本第二,英国法国第三,第四。我们刚刚超过了意大利,超过加拿大,排到了前五六位上,中国13亿人口,这么大的经济活动量,难道比英国法国还要小吗?实际上我们的实物量大得多,但是在价值上很小,比人家还是小,这就说明就是说一个,就是因为我们的劳动力素质是一个低档次的素质,我们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一个低素质状况,那我们在大的国际分工中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加工制造业,说到底我们中国的品牌也好,我们的产品也好,都由于我们的人力资本,人的质量太低导致的。

  主持人:所以仲老师的意见关键还是在人上,两位同意吗?

  流鹰:应该赞同,另外我认为著名品牌的数量,等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的经济质量,比如说我们2003年,和2004年!两年世界上著名品牌排行榜当中,美国在2003年是占了62%,2004年下降了,占到57%,那么2003年欧盟加起来占到28%,那么今年上来了,欧盟占了33%;亚洲上来一位数,原来日本有7个,南韩没有,今年南韩上来了。那么就是说在这么多的,100个这些著名品牌当中,我们中国一个都不占,那你的价值量不会高,那这些也同样可以和GDP对应的,美国第一,如果单拿出日本,日本是第二,单拿日本品牌占有量,不和欧盟比,和欧洲国家比它也是最高,那么证明一个国家的力量对品牌的作用应该是至关重要的。

  主持人:对,互为因果吗?赵总怎么看?

  赵卫民: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写品牌,我觉得也可以用,叫《珠峰理论》。因为中国所有的高山和世界的高山一定是在产生在青藏高原上的,品牌也是这样的。你只有在这个高原上互相的这种高手过招你才能产生强势品牌,如果在低端你是产生不了的,虽然是自然现象,在社会、经济现象一样存在的,它只有大山与大山互相板块的冲撞和挤压,才能产生第一和第二。那么其他地方产生不了,它这里面就有一个集群效应。那就是我觉得在整个世界范围一个认清现实,目前我们这个板块正在运动,格局正在改变,刚才仲老师讲的我觉得比较好,就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一个投资。我们格兰仕有一句话:人是格兰仕的第一资本,同时人也是格兰仕的第一成本。你只有把成本变成资本,你才能产生附加值。怎么做成世界级品牌?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承认差距,但也不能我们承认差距后我们就不动,然后我们要所缩短差距,我们要超越他们,然后我们来写游戏规则。

  主持人:对,这是我们未来的共同愿望。但是其实赵总的话刚刚也点到我们下来讨论的问题,就是其实现在在国内国外的品牌,大家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国外的一些知名品牌是所谓的深度品牌,或者强势品牌。但是反观国内,无论它有没有国内的市场,它都被定为为浮浅品牌,这可能跟刚刚我们提到的,整个国家的定位有关系。现在三位专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之前,我先来看一看什么叫深度品牌,看第二个介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