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文奥运/文明礼仪报道(2) 让家里响起最温暖的声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01:19 北京娱乐信报

  “我走了”、“我回来了”,出门、回家都和家里人打个招呼,这一点礼节在今天似乎被很多人省略掉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忽略,省掉的不仅仅是一句话、一种礼节,更是将那份浓浓的亲情一起抛弃掉了。

  早上起晚了,一头冲出门去,飞奔向单位;晚上回家累得筋疲力尽,只想把自己放在床上摆平,再也没有了上学时礼貌规矩地对父母说:“爸、妈,我走了”“老爸老妈,我回
来了”。这一天的忙碌让自己成了一个功臣,战功赫赫自然该受到留守家中人们的夹道欢迎和无上礼遇才对。似乎让老爸老妈拿着热毛巾、端着热饭在后面追着让你享受,才是最应该的事。

  记者在人民大学的校园里随机采访了20个学生,他们中的12人(随机比率60%)表示在家会向父母打招呼。随后记者在中关村中科贸门前随机采访了20人,其中只有8人(随机比率40%)表示工作后回家仍会向父母打招呼,其他人的理由无一例外“太忙,忘记了”。

  讲礼仪不仅仅是做给外面人看的,这是一种对自身修养的培育过程,对待自己的家人更应该如此。很长时间以来,我们自己似乎总有一种“自家人何必多礼”的想法,“家庭礼仪”、“家庭问候”被很多年轻人视为老古董、穷讲究。但既然对外人还客气多礼,难道自己的家人还不如那些外人吗?

  据调查,北京、南京等地的传统几代同堂的家庭比例要高于其他地区。在这种家庭环境里,对父母长辈的尊重体现得更为明显。老人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每天出门、回家的那一句简单的话语,除了对长辈、家人表示尊重外,更是一种对家的依恋和期许。而家人的每句应答,更是让家的温暖和体贴显露无遗。每天在家人的笑脸中开始一天的新工作。回来时,有家里暖暖的灯光和家人的惦念在一起守候。那一句“我走了”,“我回来了”,无疑是家里最温暖的话语。

  目前很多家庭本身已不再对子女有这样的要求。做父母的似乎已不习惯子女对自己的多礼。对家庭礼仪的淡漠从父母这里就已开始了。曾有位小学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对父母道辛苦,为父母倒一杯水。得到的反馈却让人颇为尴尬。一位母亲在儿子对她说:“妈,您辛苦了,您喝杯水”时愣了一下,然后说:“别总做这些没用的,多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这种不理解、不接纳,让孩子感到非常委屈。

  “我走了”、“我回来了”这几句短短的问候无论在哪里都是必不可少的家庭礼仪。家,是一个最宽容温暖的休憩港湾,家人则是最执着无求的守护者。我们能给他们的无非就是这样一句短短的问候,而他们则给予我们最不遗余力的关怀。我们能做的是尽快避免家庭礼仪的淡化,以免让我们的家庭环境“沙漠化”。

  今天回家别忘了说一声“爸、妈,我回来了。”

  信报记者金可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