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计划2010年初步形成循环经济框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09:34 中国环境报 | ||||||||
本报讯 水泥厂烟囱不冒黑烟,化工厂没有刺激性气味,恶臭的生活垃圾变成肥料……这是记者近日随广东省环保局、省科技厅、省经贸委对第二批清洁生产企业进行考核时的所见所闻。考核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根据有关规划目标,到2010年,广东要初步形成循环经济框架。 据专家介绍,循环经济具体体现在经济活动的单个企业、共生企业群和全社会3个层
在单个企业层面,广东省经贸委、省科技厅和省环保局从2003年开始组织企业进行清洁生产试点,22家被命名为“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据省经贸委的统计,22家企业清洁生产投入为37277.5万元,实现经济效益为19818.7万元,不用两年这些企业就可收回清洁生产投资。今年年底前,广东将培植100家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推出100个原污染严重、经治理效果明显的清洁生产典型案例;研发、推广100项以上成熟有效的清洁生产技术、产品;实现全省工业废水回用率达45%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在共生企业群层面,广东在南海建设了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为指导理念建设的综合性环保科技产业园———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计划滚动投资50亿元,建成面向珠三角、辐射华南的体现循环经济的第三代工业园。目前,园区发展良好,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社会层面,广东初步形成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体系。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建设了垃圾焚烧发电系统,充分回收生活垃圾中的热能。积极发展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目前,广东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每年综合利用回收危险废物达80万吨以上。 然而,专家指出,广东要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最大的难点就是公众参与。一位环保博士指出,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更需要提高广大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从上世纪60年代的环境运动到后来的循环经济,世界上的环境发展政策已经经历了第一代的行政手段、第二代的市场经济刺激手段,再到今天更加依赖公众参与和监督。 目前,广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仍不尽如人意。广东省人均每天排放生活污水约300升,远远高于我国北方地区,甚至高过欧美国家。广东尚无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间环保组织,环保志愿者也寥寥无几。 为此,专家建议,当前除了必须加强宣传和立法外,还要加大环境信息公开的力度,政府、企业环境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扩大公众知情权,公众知情后才能进行参与。目前,广东已经充分意识到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去年9月,广东向社会公布了首批污染严重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去年12月又公布了占全省50%废水废气排放负荷的95家省控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情况,近期将再公布8家省督办企业。今后,广东还将建立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公布企业环境信用,同时将逐步要求企业自觉公布环境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