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 > 正文

我国以最大规模外援行动救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22:5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记者 茆雷磊 杜斌) 印度洋海啸无情,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带来严重灾难。面对这一空前的国际灾难,中国对受灾国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中国这个太平洋西岸的发展中国家,从政府到民间都积极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海啸受灾国家和灾民分忧。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7级强烈地震
,引发大规模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带来严重灾难,至2005年1月3日已造成14多万人死亡。灾难发生的当天和次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分别致电印尼、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泰国、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国元首,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慰问,对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迅速启动了应急机制。

  26日当天,中国宣布向有关受灾国家提供首批价值2163万元人民币的物资和现汇援助;

  29日晚,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卫生部、地震局和军队有关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大幅增加中国政府对受灾国的物资和现汇援助,并派出搜救队和医疗队协助救灾;

  31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在原有援助基础上,中国政府将再提供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并且将根据最新情况,随时向受灾国提供进一步援助。”

  各部门组成的特别工作小组立即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紧张工作;中国的DNA鉴定专家迅速赶往受灾地区;装载救援物资的货机紧急起飞;卫生救援队陆续出发。一批批食品、帐篷、线毯等救灾物资,一笔笔凝聚着中国人民深情厚意的现汇援助,十万火急地发往受灾国家……

  至2005年1月4日,来自中国的价值约6000万人民币的救援物资已分两批投放至受灾严重的印尼、斯里兰卡和泰国。

  在政府部门组织对受灾国救援的同时,民间的关注和捐赠也全面展开。

  2005年,不少中国百姓把自发捐款作为迎接新年的方式,为寒冬汇入了暖流。在北京东环广场,近百名保洁员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的辛苦钱投进捐款箱;在上海,从年过七旬的老人到学龄前儿童,甚至怀有9个月身孕的孕妇都专程赶来捐款;在沈阳市红十字会,一位年仅6岁的儿童捧着小储蓄罐捐出了已积攒3年多的硬币总计177.71元;

  在香港,名为“四海同心送关怀”的大型义演筹款活动在香港43年来最寒冷的元旦火热展开,“心同我心,苦同我苦,同出一个天空,血永远是浓”,现场歌声凝聚了港人无尽的爱心;

  在澳门,近3万市民购买饮用水、食品、药品等物资送往收集点,8个半小时内收集捐助物资约500吨,12月31日的民间募捐活动和新年晚会上,共为灾区募集资金100多万澳门元……

  截至2005年1月1日,中国红十字会已接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和捐款承诺近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520万元人民币已转交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受灾国的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还接受了中国佛教协会及各地佛教界募捐来的善款951万元人民币。

  “中国的人民群众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的捐赠热情令人感动,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中国红十字会联络部部长王小华说,“虽然这不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捐助海外受灾民众,但捐助规模最大和热情最高的应当是第一次。”

  从去年12月27日至今,“印度洋海啸”成为中国媒体出现率最高的关键词,关于灾难的点滴文字和每张照片都牵动着中国读者的心。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组成了强大的报道队伍奔赴受灾地区进行一线报道,《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各大媒体也都开辟专栏或在显著位置登载相关文章和照片。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要网站每天滚动翻新着灾后的最新信息。

  援助让人温暖,援助才刚刚开始……中国红十字会的捐助热线每天响个不停,各方捐款仍在继续;来自中国的救援队除了对受灾国进行医疗救护外,还将对灾后疫情控制提出系统性建议;从食品、药品、帐篷到发电机、饮水机、通讯设备,救灾物资正在源源不断地汇集中。

  1月6日,中国总理温家宝还将出席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与有关国家和组织领导人就国际社会协助受灾国赈灾、重建和加强本地区防灾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

  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此次灾难救援中的一言一行表明,中国愿意为世界的发展和进步尽责任与义务。(完)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