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满意率为94% 哈市南岗创建“平安南岗”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07:45 黑龙江日报

  日前,一份哈尔滨市城调队关于八区十一县(市)公众安全感等调查排序表显示:群众对社会治安评价满意率最高的是南岗区,满意率为94%。据悉,这样高的满意率在全国各大城市类似的调查中也是最高分。那么,这样的高分从何而来?为寻求答案,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细微之处功夫深

  冬季的夜晚总是来得很早,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下班后离开霓虹灯闪烁的闹市走进自家静谧、黑暗的小区时总会陡增恐惧,不由得步伐加快。而2004年的冬季,生活在南岗区的居民们却不用再为庭院的黑暗担心,1000多盏庭院灯照亮了百姓回家的路。不仅如此,在每个单元门的雨搭下,都有一个声控灯,让人们亮亮堂堂地开启进家的门。

  类似庭院灯这样的小事,南岗区探索出了“十个一”。“十个一”表面看件件是细节小事,但就是这十个细枝末节之事,一旦哪一方面出现差错都将是关乎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也正因为是细节小事,常常被人们忽略,但南岗区却对其加以总结并推广,可见其为保百姓平安所用的功夫之深。

  警民同心威力大

  这几天,南岗区极乐社区的居民一直为管片民警于全章的身体健康担心。在他们眼里,这个为了社区的安全鞠躬尽瘁、一周内两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老片警就是自己家里人。

  50多岁的于全章是南岗分局燎原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两年前开始在极乐社区担任警长。

  自进入社区以来,老于白天帮老百姓解决问题,晚上就和其他民警一样夜巡。居民们说:“老于真把老百姓当成自家人,修楼道灯、淘下水、给孩子开家长会、保护社区安全,一个社区民警能做到这些,太难得了。”

  于全章是南岗区众多社区民警中的一个典型。为了保卫社区居民的安全,去年南岗区重新整合了派出所警力,取消原来的治安巡逻警,成立治安案件查处组,将治安民警由原来的250余名减少到80余名,其余全部充实到社区,将每名社区民警管理的实有户数由原1200户下调到500800户左右,使社区民警的工作更加细致。

  如今,南岗的每个社区都实施了“1211”巡控体制,即每个社区实现“一台警车、两名巡警、一支枪、一部对讲机”。办公时间由1台警车搭载2名社区民警,配备枪支和对讲机在社区巡控,其他社区民警开展入户核查或进行其它警务活动。派出所在接群众报警或110指令后,迅速将警情用对讲机通报给正在社区巡逻的民警,由巡逻民警负责处警。一天当中全区101个警务室,就有202名社区民警,101台警务车被牢牢地拴在社区开展巡控。新的社区警务运行方式实施后,迅速遏制了刑事案发生,有力打击了现行犯罪,从2004年9月份起,南岗区的发案率就呈现下降趋势,至12月比上年同期下降63%。

  科技创造长久平安

  在南岗,街区有巡警,社区有片警和居民自发组成的巡逻队,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弥补人防可能出现的遗漏,南岗区进一步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模式,在去年全区建立“金盾工程”GPS定位系统的基础上,积极整合资源,突出科技创安。

  在科技建造平安家园上,南岗区本着“新区高标,以新代旧,普遍提高”的思路,在新开发的高级商住区安装技防监控设施。文化家园投资70万元,将新区监控设施向重新改造的旧区延伸,安装了66个探点,带动了整个小区创安上水平。荣市广场社区是个四通八达、治安十分复杂的老院区,办事处和派出所积极动员地区单位和居民投资20万元在11个院区新安电视监控探头29个、可视对讲门铃34个。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83个小区安装了技防设备,安装监控探头2724个,并较好地发挥了预防、防范、打击犯罪的作用。

  在创建平安单位上,南岗区组织和动员辖区企业参与,大力推进企业技防设施建设。哈工大投入近2000万元加强校园及科技园的物防、技防建设,设立了治安“红灯岗”12个,并在工大社区警务室建设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目前,全区已有183家单位安装了技防设施,企业内部的发案率降到了近5年最低水平。

  建造平安家园,创建平安单位,当这些地域都平安时,整个南岗也就平安了,这就是南岗区的集小安为大安。从小事入手,整合社会资源,着眼长远,将人防和物防结合起来,这就是创造“平安南岗”的长效机制。(黑龙江日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