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聚焦中国抗灾体系运作内情(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09:47 瞭望东方周刊 | ||||||||
单一体制的优劣势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的减灾中心和发达国家的减灾机构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王振耀:以美国为例,FAMA(联邦紧急救援局)不会具体组织发钱发物,FAMA在美国是个
而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因此整体动员能力又强过他们。另外,中国由党委、政府统一协调,这种总体协调能力、集中动员能力在全世界也是相当发达的,这一点是别的国家不能相比的。像日本1995年的阪神地震,48小时之内自卫队都没有赶到,而我们的军队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 但是不能因此说我们什么都好,我们也有不足之处。我参观了日本、美国、法国的机构,他们在公众教育、应急的细节方面,包括备灾物资、应急的措施、应急装备上,都比我们先进。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在设备方面我们也还差一些。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们不一定简单模仿,像他们那样设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我们还是要立足于老百姓的救助需要和中国体制的需要。 “没有哪个官员想在现场被撤职”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高层领导人对这一工作是否已经足够重视? 王振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非常重视的。像现在这样重视灾害救援,并且这么规范地组织救灾的,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是罕见的。为了更方便开展减灾活动,总理将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改为国家减灾委,连名字都考虑到了。 几乎每次灾害过后,包括这次云南地震,中央领导都要作出批示。他们对救灾工作进行布置,很具体,贵州山体崩塌,温总理用的是“立即协调”这样的词。 《瞭望东方周刊》:你讲的很多问题都很具体,怎么针对这些具体的问题做出应对? 王振耀:我们制订了一个培训方案,在计划经济年代,我们有比较强的传统的组织手段,但是现在,人才流动这么频繁,灾难发生后,人们的情绪非常波动,现场还去了好多记者,这些都是新情况。 这个时候你怎么做?原来你的方法还行,而现在情况都变了,比如,你们记者过去没有现在这么自由,现在凤凰台,甚至外国的新闻记者都到了,让不让采访?以前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变化是多元的,各种要素都在变化的情况下,该如何组织,需要提高应变能力和应变的技术水平。 从目前看,我们应该研究更具体、更细节的问题,比如灾害现场的组织沟通问题,我去过很多灾难现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哪个官员想在现场被撤职,哪个都想干好,尤其是各级领导都在现场,谁都想表现,可是为什么现场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呢? 比如,作为现场领导人,你就应该写个牌子,弄个红旗,摆上小桌子,这就是临时的现场指挥中心,但是往往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有的官员觉得这么大的灾难,我这个领导哪能坐在这呀,这不是官僚主义吗,我必须拿着手机不停地跑。 我告诉他们,这样不对,必须像个官,拿个椅子坐着,别人向你汇报,这样就会有一个好的秩序,这不是作风不实,你是总指挥,如果你总是乱跑,整个指挥就乱了。 所以,现实中,我们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我总是强调做一些实在的事情。 “有钱、有物、有人,就差一点没有干好” 《瞭望东方周刊》:不谈体制问题,可以谈一些更实际的问题,比如防灾的意识,观念上,还有什么问题? 王振耀:中国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发达国家比起来差距还很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吉林大火,当时一个70多岁的农民在楼上没有被烧死,后来问他是怎么逃生的,他的回答很简单,“年轻人都在跑,而自己跑不动,就趴在地上。” 他说,在农村的时候,当火烧得大的时候,烟也大,他就趴在地上。别小看“趴在地上”,这是最基本的逃生常识,可是年轻人不懂,都想跑到电梯那里,这个时候电梯是没用的。还有,大火起来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意识到把门关死,别让烟雾进来,因为真正被大火烧死的极少,一般都是因为烟雾导致窒息。 这些知识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小孩在幼儿园就开始接受训练,每半年警察就到幼儿园,教大家怎么逃生,所以人们很小就有逃生常识,这种灾害教育非常实用。 《瞭望东方周刊》:那我们的教育是否有形式上的东西和应付的东西? 王振耀:是的。比如,我们可以经常看到的挂图的方法,图上告诉人怎么跑,往哪里跑,而这是非常不实用的教育方式。一个人遇到灾难后,难道看完图就能知道怎么跑吗?我们把逃生教育和人的行为割裂了。而如果让消防警察来实地演习,效果就不一样了。 很多问题不是经费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比如上面说的这个挂图的事情,可能挂图比组织一次实地演习花费更多,但是挂图的出发点就是应付检查,不是给民看,而是给官看。我们要改过来,给民看,不只给官看。 我们不要小看“以人为本”,这是一场革命,是文化上的革命,包括政策层面的革命,重点要放在贴近老百姓需求。市场经济全方位地进来之后,很多人都不是单位人了,很多政策却没变过来。现在有钱、有物、有人,人也都非常想把工作干后,就差那么一点没干好。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