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地震预报处于低水平探索阶段(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09:53 瞭望东方周刊 | ||||||||
漏报、虚报及错报远多于成功预报 中科院院士马宗晋撰文介绍说,由于地震是由多因素、甚至是我们还不了解的因素决定的,所以不能用一种理想的模式概括和预报所有的地震。
国家地震局研究员张国民认为,目前中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但中国在地震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中国科学家可以对某些地震作了一定程度的预报。 他举例说,在上世纪70年代中叶,中国曾取得以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为代表的若干较成功预报的经验。90年代以来,取得了1995年云南孟连中缅边界7.3级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6.3级、6.4级等地震的较成功预报。 但是他强调指出,上述较成功的预报在众多地震预报中只占很少的比例,而漏报、虚报及错报的情况都远多于成功的预报。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发布地震预报,都是一件慎而又慎的事情。 中国政府在行动 尽管科学还不足以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但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仍在努力工作着。 12月28日,上海市地震局副局长朱元清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上海已经计划在东海海底选建一两个地震监测台,其位置距离陆地约150公里,这样海底地震发生后,上海可以赢得一定的应急准备时间。 他还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防震减灾工作,为了应对其他各种灾害,针对上海高楼多、人口密集的特点,上海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正积极规划和筹建一个避险场所。 11月29日,北京市地震局、市公安局消防局宣布将联合成立北京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此前的11月15至17日,北京市地震局还在密云县组织召开了2005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 北京市地震局局长吴卫民表示,将针对北京的特殊地位和各级政府、百姓的较高要求和希望,扎扎实实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为首都站好岗、放好哨。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