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被疑为商业黑势力 个人职业打假走到尽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11:25 上海青年报 | ||||||||
也许是笔者孤陋寡闻的缘故吧,迄今为止,还没见有人将“疑似”和“黑势力”并用的。原因很简单,在人们眼中,真正的黑势力,根本用不着“疑似”,早已让人毛骨悚然了。那么,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疑似“黑势力”,有没有疑似“黑势力”代表呢? 在王海炮轰“南极人”夸大宣传,并作为北京一位消费者顾女士的代理人、以欺诈为由将“南极人”告到北京市东城法院之后,3日,上海南极人董事长张玉祥称已将王海起诉,
曾几何时,靠打假闻名的王海,被许多人当成英雄崇拜。现在,不管南极人有限公司千万元的索赔最终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不管对王海的指责能否成立,反正“商业‘黑势力’的代表”这顶帽子已经死死地扣在王海的头上了。 笔者在想,王海作为一个著名的打假英雄,为何被商家指责为商业“黑势力”代表,和疑似“黑势力”代表画上了等号?究竟是南极人公司在无中生有地诽谤王海,还是王海的某些所作所为确实沾染了商业“黑势力”的习气,让人不由自主地往“黑势力”方面联系? 在法院作出裁定以前,当然谁都不能肯定王海就是商业“黑势力”的代表。但是,无风不起浪。既然南极人敢于出语惊人,除非其冒着自砸品牌的巨大风险,否则,就不敢胡乱栽赃陷害王海。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南极人公司对商业黑势力的诠释:“有组织、有目的地制造事件、炒作事件,用不正当的手段,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打击,破坏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与商业秩序。”这个定义,堪称是专门给王海量体裁衣定做的。在南极人看来,王海利用其自身的知名度,不顾商家的名誉权,动辄以曝光、起诉为要挟,制造事端,是商业秩序的破坏者,给商家的名誉、经济均造成重大威胁,称之为商业领域的“黑势力”,不为过分。 南极人提出的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反思。王海个人打假,法无明令禁止,谁也不能禁止。不过,“打假”应该遵循“打假”的程序正义,用事实说话固然必不可少,在法院判决打假者胜诉之前,打假者所指责的假冒伪劣商品名称之前,同样该加个定语:“疑似”。 然而,回顾王海的打假历史,几乎每次都是借助媒体和他的知名度,先制造轰动新闻,为其打假胜诉制造声势。这样做,当然有利于保护被称为弱势群体的消费者个人。问题在于,真正的弱势群体是非完全法治社会下的特殊产物,现在,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从法律层面讲不存在真正的弱势群体。消费者个人遇到商业欺诈,既有通过诉讼的途径维权的权利,也有依法维护商家名誉权的义务,这就是说,在法院没有宣布疑似假冒伪劣商品为真的情况下,消费者无权借助舆论工具给商家头上泼水。 由此看来,个人职业打假是到了该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否则一而再、再而三地借助媒体往商家身上泼脏水,难逃疑似黑势力之嫌。刘海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