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杂志:走近央行行长周小川(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14:57 《小康》杂志 | ||||||||
周小川的2000年 周小川拥有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2000年周调任中国证监会主席时,外界曾有一种流传甚广的猜测,以为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基是周的博士生导师。
这种猜测的由来,很大程度上基于证监会主席一职的重要性以及对周本人的不了解。但从另一角度看,这种猜测也证明了——周以官员身份进入公众视野并被关注,2000年是关键性的一年。尽管此前,周在仕途上有着丰富的阅历: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事实上,查阅清华大学档案,不难发现,周是该校系统工程系首批招收的博士生,导师是自动控制及系统工程专家郑维敏。清华大学的资料显示,周1982年8月入学,1985年4月被授予博士学位。 以学者背景出任要职,极易被贴上“学者型官员”的标签。这是一种非常时髦但又容易产生歧义的称呼。在支持者看来,这是将学者的影响力和官员的权威性合二为一,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但在反对者眼里,这是“理想主义、不了解中国国情”的代名词。 尤其是周主政证监会两年中,两种不同的眼光给周带来的,是褒贬不一的评价。 一种声音是:周履新证监会以来,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诸如变“审批制”为“核准制”、引进国际会计准则、出台“退市令”、对操纵股价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等——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在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和规范化建设方面进了一大步。正如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评价言:周在证监会的最大贡献,是为中国股市确立了规则。 而另一种声音则婉转地指出了理想主义碰壁的现实,“一个个理想主义的乐章,引来的是实用主义和既得利益的杂音合围”。《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报道中提到,“有一位中国经济学家将周小川比作北京大街上拥堵路口的交警:白手套洁净无暇,指挥动作坚定不移,但周围车流混乱不堪。” 正反两面评价劈面而至,势不可挡——这样的经历对“官员周小川”而言,或许是第一次;但对于“学者周小川”来说,却十分熟悉。 “80年代以来,周小川就提出过许多独特的、不合‘潮流’的见解,在后来的实践中常被证明更为符合客观规律。”一位财经记者说。 比如,1981年时,周就提出理论价格的计算有几种不同的理论依据和模型,并认为应采用一般均衡价格作为改革的目标,相当早就提出了我国价格改革的方向和战略选择。但在早期,这种观点并不被有些人所接受,甚至还遭到指责,论文写成一年半后才得以发表。 这位财经记者如此评价周:作为学者,周能如此;作为官员,他会更为成熟。 这一点,或许可以从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日内瓦瑞士国民银行的“国际银行及金融研究中心”发表的一篇演说中,找到佐证。 “就我观察所得,与中国内地的整体发展策略一样,其在发展金融业方面亦是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而不是一步到位的方法。内地极为强调要平衡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这个重点亦涵盖1993年诺贝尔得奖者Douglas North提出的‘路径依存’理论。已故中国领袖邓小平所说‘摸着石子过河’这句话,将这个概念更生动地表达出来,不过我可以肯定他事前没有与Douglas North讨论过。”他说,“较近期的,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一次金管局讲座上发表的一篇很有趣的学术演词。这篇演词把这些理论──即循序渐进及路径依存──概括为在达到‘帕累托最优化’的过程中,要确保取得‘帕累托改进’。这个概念最好是以登山者选择登上山顶的比喻来说明。登顶最短的路当然是沿直线走,但现实环境并不是平面的:假设山势凹陷的话,走直线等于要求一飞到顶;山势凸起,则要钻地而至。登山讲求实际,因此无论你是走在迂回曲折的路上,抑或能否看到山顶,又或者在那一点上资源分配是否最优化,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确保你每一步都是向上的,换言之即你正在改进。” 确保每一步都是向上的——这对央行和周小川都很重要。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