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风窗:文化继续分化(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5日19:27 南风窗

  结成游戏的统一战线

  摇滚歌星窦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一句让人吃惊的话:“摇滚误国”。摇滚曾经作为一种青年的文化反叛性符号,通过国内市场对其的租借,以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文
化旅行,如今已经渐渐丧失其反叛性。其反叛性和消费性已经合而为一,成为一种“革命生产两不误”的文化秀。这就是“愤青”文化的新动向。与此同时,随着“小资”文化的普及化,它也越来越消失了其独特的个性和趣味,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一种普遍模式。

  这两种青年文化符号如今已经趋向于合而为一了。他们在文化消费上结成游戏同盟,将在未来的一年更加紧密,具体表现为:

  第一是短信。这是一种将文化话语数码化的现代文化实践,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数码化的小说、诗歌、民谣、故事、格言创作和传播。这种短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既包含了“愤青”文化的反叛性和批判性话语,也包含了“小资”文化的幽默趣味和“费厄泼赖”精神。其实青年亚文化中两种文化的分野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他们在“拇指经济”中握手言和。我们在各种场所,都能看到他们舞动的拇指。据说2004年度的短信发送量是2000亿条,这无疑是中国青年在2004年的一项伟大的、世界性的文化和经济创举。除非科学技术出现奇迹,否则,短信文化将依然是今后一年青年文化的重头戏。

  第二是游戏。游戏文化的理论基础来自周星驰式的“大话”、“搞笑”或“无厘头”。有海外华裔学者说这是中国式的“后现代主义”,因为它带有语言狂欢和解构色彩。实际上对于中国大陆文化界而言,这是“现代犬儒主义”的典型表达方式。因为这种大话文化有一种非常狡猾的面目,当你说它有批判性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搞笑式的自娱自乐。当你说它只是一种娱乐的时候,它又露出了一丝批判性。正是这种安全系数很高的特殊文化实践,成了所有人钟情的一种文化实践方式。他们在娱乐之中解构了自身,在解构之中娱乐了自己。与此同时,“无厘头”文化还像母鸡下蛋一样,生下了一大批次级产品,比如网络游戏、FLASH、动漫等等。这些就像小鸡一样,伴随着年轻一代的网络文化实践。如今,这种游戏文化成了各大商业网站的经济支柱。或许这是一个文化市场的阴谋,在这出阴谋剧中,青年一代是主要演员。导演就是文化生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大众媒体的八卦文化

  继续繁荣

  文化的八卦化,跟明星娱乐的八卦新闻有很大的差别。娱乐八卦新闻是一种典型的、潜层次的小道消息。而文化八卦不同,它显得更有文化。文化八卦试图恢复“八卦”的本意,也就是高度符号化。一个八卦符号的含义是抽象的、意义不确定的,具有信息多义性的。关键在于你如何解释。文化的八卦化的典型表现,就是炒文化概念,将一个文化概念作为一段时间之内的关键词来阐释,寻找一些文化八卦符号。这种思路将会继续下去,并成为平面媒体的一种基本传播手法。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由都市类大众日报承担的娱乐八卦新闻,已经被网络论坛所取代。一些明星绯闻和笑话,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来传播,报纸所能够做的,只是进一步做一些深度报道,一旦进入深度,就丧失了娱乐性。因此,都市类大众日报借助于明星娱乐八卦新闻吸引读者的优势已经完全丧失。

  报纸试图开辟一条新的生财之路,那就是转向公共事务领域,对这些事务进行报道和点评。事实上这种方式并不容易,会遇到各种麻烦。这时候,一种新的传播生产模式出现了——文化的八卦化。

  大众传播领域的娱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最明显的就是电视娱乐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幸运52》、《开心词典》,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其中的《开心词典》模仿本港台的《百万富翁》,同时带有早年《正大综艺》的寓教于乐的特点。其他几个节目带有明显的台湾娱乐节目的色彩。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作了一些改造,删除了吴宗宪式的胡说八道,增加了赵忠祥和倪萍式的抒情腔调,也是第三条道路。其语言特点是,一会儿开玩笑,一会儿严肃,开玩笑的时候会及时补上一句:“刚才是开玩笑”(潜台词是,我主要不是开玩笑,而是很严肃,偶尔开一句玩笑还是允许的);或者拉着脸开玩笑,或者嬉皮笑脸地说一些严肃的话。总之,通过各种被允许的技巧来达到娱乐效果。技巧可以改变,娱乐宗旨不变。

  尽管如此,这种中国特色的电视娱乐节目,还是跟我们的传统电视节目有很大的差别,从而获得了很多观众的追捧。这些节目在娱乐观众的同时,创造了港台电视节目“一支话筒就是一个工厂”的电视生产模式。除了广告之外,13亿中国人有1/‰发短信给电视台(每条1元),利润十分可观。在电视市场的中国式的管理模式之下,这种娱乐经济正在迅猛发展。目前,中国电视界最缺乏的是能吆喝的嘴巴。如果引进吴宗宪这样的人才,电视娱乐节目的经济前景更为客观。未来一年,大陆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空间还是十分庞大的。

  继续分割文化老蛋糕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本来只能保护,而不能生产。它之所以能够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就是它的功能被市场所利用。这种利用主要出现在旅游产业领域和文物保护机构。

  在旅游文化产业中,最典型的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所谓的开发,就是将文化遗产“景点化”,变成一个供人观赏的景点,通过收取高额门票而产业化。保护者认为,一般性开发会破坏传统文化这一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需要保护,办法是进一步提高门票价格,达到减少游人的目的,进而达到保护的效果。目前,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正在交锋,我估计一旦在利润上达成协议,两种观点就会趋于一致。

  传统文化遗产的另一块就是即将消亡的农业文明遗产。所谓的生态旅游,主要是对农业文明遗产的消费。这种消费首先是对其有形文化形态的消费,比如到农民家里住几天,吃几只土鸡和野菜。或者将农民的器物收购,搬到城市的酒吧来供城市人消费。还有一种是对无形文化遗产的消费,比如批量制造伪民歌,用现代人的嗓子哼哼;将土布和蜡染布制成时尚服饰。

  我们可以断言,传统文化遗产将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但是,旅游景点目前已经出现了假古董制造工厂,并且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业。他们制造出来的古董,完全可以以假乱真。这既忙坏了收藏癖,也忙坏了文物鉴定专家。它的结果是,让假古董生产商、农民制造工和文物专家获利,让部分城市剩余财富发生分流。

  真正糟糕的是那些传统的精英文化,那些无法市场化的思想精粹,如今已经没落到不可收拾的边缘。2004年有两条新闻,一条是北京某著名大学的古文献研究专家准备向上海某大学“移情别恋”,一条是中国传统学术家族已经消亡。两条新闻都说明传统文化研究的没落和后继无人。这当然不只是文化市场化的结果,也是教育和科学研究产业化的结果。在今后的一年,这种状况将会持续。

  青年算账派的崛起

  2004年的“郎旋风事件”,借助于网络传播,在青年知识分子之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郎咸平本人成了本年度备受关注的人物。这一事件吸引了所有的知识青年的眼球。我称之为“抒情派”向“算账派”转型的一个关键性事件。当然,事情的征兆早就有了,“郎旋风事件”不过是一个最清晰的转折点,或者说一个识别的标记。毫无疑问,一个优秀的算账派,要比一堆愚蠢的抒情派要强得多!

  中国青年历来是“抒情派”,是空谈家,是行动的矮子或思想的胖子,跟法国和俄国的年轻人比较接近。他们热血沸腾,喜欢抒情,而且都是诗人,最多也不过是一个超现实主义和未来主义诗人。他们在公共事务中缺乏耐心和理性,缺心眼儿,更不愿意理性地推理。他们愿意永远是抒情诗人,而不愿意成为实用的账房先生。

  直到“五四”时期,中国青年都根本没有学会算账,等到山东半岛划给了别人的消息传来,他们才恍然大悟,只好去烧赵家楼。所以,早一点学会算账有好处。通过“郎旋风事件”我们发现,年轻一代全都成了管理专家(简称“算账派”),他们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也就是越来越理性了。他们给国有资产算账,给社会道义和社会公正算账。尽管算来算去最后还是一笔糊涂账,但开始学会理性地算账(不当抒情诗人,愿意当账房先生),这也可以算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小小的标志,对公民社会建设有意义。

  关于信仰和理想这样一些庞大的价值问题,当然也是青年知识分子思考的中心问题,特别是大学的在读学生。可是,一旦他们走向社会,现实对他们的影响和控制,都使他们更倾向于“算账派”,而放弃对价值问题的沉思。如今青年知识分子的主要阅读兴趣并不是哲学,不是文学,不是小说和诗歌,而是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的书籍。在今后一年中,这种阅读趋势还会持续。那种试图用一些小故事、小抒情来勾引青年的念头,要趁早打消。可以预计,今后大学的人文教育,将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公民素质教育,广义的人文教育,将取代传统教育那种狭义的审美和道德思路,而走向更为开阔的思想和历史视野。这种教育的目的,并不单纯是培养“算账派”,而是培养真正的、具有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的个人。

  文化部已于今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全国首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国家广电总局也随后在湖南和上海成立了“国家动漫游戏产业示范基地”,新闻出版署则宣布计划在2004~2008年期间投入10~20亿元人民币,开发100款高质量的网络游戏。

  各个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都重新审核废除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也进行了规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文化机构对行政部门的依附性,预示着我国文化管理体制从重在“事前监管”开始向“事后监管”转向的趋势。

  如果仍然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将媒体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以此为主体吸收社会资本,将面对大量关联交易,无形资产评估等问题,很难与目前证券市场管理规范接轨,而且近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很难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如果这类企业大量上市融资,将可能给资本市场带来很大的风险。

  根据今年首次公布的文化产业统计数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从业人员已超出以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演艺等构成的传统文化产业部门近1倍,创造的价值已接近传统行业。

  2005年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受到两个基本因素的影响,第一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结束,将在全国展开;第二是加入WTO过渡期结束,文化分销领域承诺开始生效,外国文化资本将展开战略布局。

  文化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应该在文化体制改革迅猛推进的形势下,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形成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意味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的进一步成熟,落实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重点正在从消费领域转向生产投资领域,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正在从行政手段向经济手段的方向转化。

  ——摘自文化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持的《2005年文化蓝皮书》总报告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