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 > 正文

半小时到海滩24小时工作--泰国华人赈灾侧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10:33 新华网

  新华网普吉(泰国)1月6日电 通讯:泰国华人海啸赈灾侧记

  新华社记者袁原

  海啸袭击泰国南部后,王开创任主席的华人慈善社团“普吉善堂”仿佛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泰华人各界连接在一起,共同投入抢险救灾的战斗中。

  王开创告诉记者,海啸发生后,“善堂”在普吉岛巴东海滩巡逻的工作人员立即用无线对讲机召唤同伴。半小时内,“善堂”的其他义工都赶到了海滩,有的帮助惊恐的游客逃到地势比较高的地段,有的用旅馆的床单替轻伤患者包扎,还有的忙着把重伤的人送往医院。王开创说,他们是普吉岛最早开始有组织救援海啸灾情的机构。王开创的父亲29年前成立了“普吉善堂”,现在已经是当地颇有影响的慈善组织。平日里,“善堂”的义工们24小时轮班工作,分别乘坐三辆皮卡在普吉全岛巡逻,游人密集的巴东海滩是他们的主要巡逻地之一。皮卡车上的对讲机可以接收当地警方的无线通讯,一旦听到或遇到车祸、火灾或其他灾难发生,“善堂”的工作人员就驱车赶往现场、参加抢救,有的时候甚至比警方和救护车还到得早。

  海啸发生后,不但“善堂”的45个固定职工和100多名长期义工参加救灾,在“善堂”工作过的志愿者们还纷纷发动自己的亲朋好友加入到赈灾队伍中,他们中有华人也有泰国人,有的参加“普吉善堂”的各种救灾活动,有的经“普吉善堂”介绍参加其他慈善组织在当地的救灾。

  除了“普吉善堂”,泰国全国各地的华人慈善机构几乎都投入了救灾工作中。在灾情最严重的攀牙府,泰国最大的华人慈善机构“报德善堂”的标识随处可见:有的悬挂在分发救灾物资的帐篷前,有的张贴在帮助人们查询亲人的柜台上。一个为“报德善堂”工作的小伙子在普吉机场告诉记者,从曼谷来这儿工作的7天里,他们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忙到晚上10点才休息。“普吉善堂”隶属的全国性慈善的其他30个分支机构也都组织人力物力组织救灾,有的还直接奔赴灾情严重的披披岛。今年58岁的王开创是第三代华人,只会说潮州话和泰语的他通过翻译告诉记者:“我在心里还是个中国人。”在谈到救灾时,他强调,无论中国人还是泰国人,亚洲人还是西方人,都加入了当地的救灾队伍。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