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际先驱导报:海啸救援中的中国速度与中国关怀(7)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14:06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东南亚救援 美日军队在行动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蓝波报道 在海啸灾害之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竞相派出以军队为主的救援队伍,前往开展救援工作。据报道美军太平洋舰队这次的援灾行动,成为上世纪70年代越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调度。而日本也以历史最大规模的自卫队行
动参与赈灾。

  美军首次进驻印尼国土

  美国是向印度洋地区受灾国投入军队最多的国家。美国军方2004年12月29日宣布,将派遣包括核动力航母“亚伯拉罕·林肯”号,以及隶属于“林肯”航母战斗群的另外5艘战舰前往灾区参与救援。此外,海军的20多架飞机,以及各艘战舰上数千名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士兵也将帮助救灾。

  2005年1月3日,美国国务院证实,林肯号及美海军两栖攻击舰“好人理查德”号,载着两千多名海军陆战队队员、19架直升机,已抵达印尼苏门达腊附近展开救援。而此前,印尼是绝不容许美国军队进驻其领海领空的。

  同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已经下令,从日本冲绳的基地派出6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另有9架P-3“猎户座”反潜机也将前往泰国灾区支援救灾。法新社还报道,美国将派遣15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和1艘战舰以及20架直升机到斯里兰卡参与救灾。美军将驻扎在离科伦坡112公里的南部海港城市加勒市。

  五角大楼官员指出,军方的联合任务小组目前借泰国的乌塔保基地作为前进指挥所,未来还将在其他受灾国设置更多的运作点。美国国防部援灾协调人艾伦表示,现在印尼、泰国及斯里兰卡,都成立了美国援助小组,这些小组既是军事运作单位,也与美国在当地的其他单位紧密联系。

  日本陆海空自卫队全线出动

  日本将积极参与此次救援视为提升日本在印度洋国家中形象的一次重要机会,出钱又出人。除了是到目前为止提供救援总额最大的国家外,据路透社报道,日本防卫厅4日已下令该国自卫队,陆军医疗队、空中补给队、海军船舰和空军运输机作好准备前往赈灾,这将是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救援行动。目前自卫队出发日期未定,不过由20名军人组成的先遣团已于4日前往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

  另据日本媒体报道,防卫厅已下令正在印度洋上的3艘海上自卫队舰艇前往泰国南部的普吉岛参加救灾活动。这也是日本首次依据《国际紧急援助队派遣法》派出救援部队参加大灾之后的搜索和救援行动。这两艘驱逐舰和一艘补给舰刚刚结束在印度洋给美军舰加油的活动后,返回日本途中接到命令。观察家认为,日本首次派出军舰参加灾难救援行动,这一决定表面上看是为了迅速采取行动,实际上也体现2004年12月10日在日本内阁会议上通过的《新防卫大纲》中所表明的扩大自卫队海外活动的强烈愿望。

  此外,印度海军军舰已经抵达斯里兰卡亭可马里市,并将出动更多架次的直升机参与救援行动。澳大利亚也派遣1艘军舰和3架直升机到印度尼西亚的亚齐地区帮助救灾。

  修补关系?扩大影响?

  这些国家为何竞相要派出数量可观的军队前往展开救援?有观察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各国军队在日常训练与组织中,一般都承担着相当程度的应急救援任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组织动员和快速行动机制,相对于其他组织机构来说,在应急救援方面更能够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国际观察家认为,上述国家都是地区大国,积极派出军队还有着扩大本国在地区影响,提升国际形象的考虑。《泰晤士报》等评论指出,美国等国借这次大力援助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试图修补与该地区穆斯林国家的关系,同时也巩固在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

  印尼、斯里兰卡、泰国等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不得不接受美国等国军队前来救援。但由于上述国家参与救援的军队人数众多,而且设备先进,在搜救和救援过程中,受灾国的各种秘密可以说是一览无余,包括国防实力、地形地貌、经济潜力、动员能力,都可以被轻易地获得。因此,受灾国也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并谢绝一些国家的军队入境。以色列原本打算派遣一支150人“军队赈灾团”前往斯里兰卡,找寻在斯里兰卡大海啸中失踪的以色列游客,但遭到斯里兰卡政府拒绝。

  美、澳、日、印四国军队将如何展开进一步合作?在救灾结束之后,上述国家军队是迅速撤出,还是滞留印度洋一些战略要点?这些问题也在引起当地人的关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