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地震预报是如何产生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14:18 安徽市场报 | ||||||||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当地时间上午8时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东南亚和南亚数个国家受波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由此可见,地震带来的灾害是毁灭性的。这在当前全球城市化进程急剧发展,尤其是我国城市数量剧增的情况下,更显出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通过地震预报和在预报基础上的震灾防御是实现地震减灾的最基本途径。因此,地震预测是人类面临的最古老的
据省地震局的专家介绍,目前,我省的预报日常会商工作已实现了微机化,并建成了现代化的震情分析会商系统,地震分析会商和预报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 另据介绍,地震预报的产生流程和天气预报的产生过程大体相同,首先是通过监测获取资料,然后通过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最终才能获得地震预报。 地震监测 专家首先向记者介绍了目前我省地震观测的几种手段,分别是:形变观测手段、测震观测手段、电磁观测手段、地下流体观测手段和三流测量观测手段。专家还告诉记者,在去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地震后的8分钟左右,省地震监测台便接收到了地震波形图,并据此分析出震级和位置。 据专家介绍,我省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起步于七十年代初,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地震监测能力有了极大提高,全省现有13个专业地震台,21个地方、企业地震台,27个深井观测站和一批群众测报点,建成了合肥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和全省地震网络通讯中心,形成包括测震、 大地形变、地下流体、电磁等多学科的综合地震观测系统,拥有各类观测仪器110多台套,跻身于全国地震监测预报的先进行列。 地震预报 获得了监测资料,那么又是如何进行分析和预报呢?省地震局的专家告诉记者,目前的地震预报主要有经验性预报、概率性预报和综合性预报等几种预报方式: 经验性预报 经验性预报是在一定科学思路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震例资料分析,取得对异常特征的经验性认识,从而总结出预报地震强度、时间和地点的某些经验性方法。 概率性预报 随着预报研究的发展和观测资料及预报经验的积累,概率论、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系统理论、综合图象识别等数学方法逐渐引入,使经验性预报方法得以向概率性预报发展。严密的数学方法的引入,一方面帮助人们更好地整理经验,使之条理化,提高综合预报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取更多的前兆信息和规律,它作为理论认识的向导,使综合预报从经验预测向前推进。 地震综合预报 地震综合预报是在对各单项地震前兆及异常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有震例的经验和对孕震过程的理论认识,通过对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进行判断并提出震情分析意见的预报方法。 至上世纪80年中期主要还是经验性预报,并采用了一些概率性预报方法,物理性预报尚有待研究。本报记者 祝亮 文/图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