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齐鲁晚报》总编辑郝克远作客新浪聊天实录(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20:25 新浪网

  网友:据我所知,我们在体育产业和娱乐业都有不错的发展,《齐鲁晚报》这个名字下冠名的产业,听说最近要涉足饮用水行业。

  主持人:不知道这位网友是从哪里得到这个消息的?是这样吗?

  郝克远:这位网友的消息非常的灵通,我们仅仅是有一些设想,我们的设想做大做强两报的事业,《齐鲁晚报》和《生活日报》的事业,准备搞一些跨行业经营的项目,这些设想都在设想当中,还不具体。饮用水只是其中的设想之一,是不确定的因素。晚报和生活报搞的一些社会活动非常多,这是在业内有目共睹的,我们做《齐鲁晚报》在几年之前就提出要“提升品牌”和“提升品位”,提升品牌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把报纸本身质量要提高,提高报纸的质量就要提升队伍的素质,报纸质量实际上是编辑、记者素质的外化,所以说我们培养名编名记,报纸是品牌,名编和名记是名牌,名牌来烘托品牌,就像众星捧月一样,提升品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搞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这些活动和其它的报纸相比,我们的特点非常明确,一是活动数量非常多,一年社会活动在四五个左右,每一个部门拿出计划就可以搞活动,我们年终还要凭十大活动和十大策划,给予重奖。

  再一个就是活动非常实,有好多的活动基本上就是《齐鲁晚报》不说是垄断,但也已经形成了历年必须开展而且也只有《齐鲁晚报》开展的这样一种惯例,比如说我们搞的山东省房产展、汽车展,我们搞的评选“十大优秀学生”、“十大优秀教师”、“民工招聘会”、“高考咨询会”这样一些活动每年都在搞,许多活动都已经做成系列。活动做实了,更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成立了自己的一系列的组织机构,我们编辑部里面有一个社会活动中心就负责搞各种社会活动,然后我们有自己的《齐鲁晚报》交响乐团,《齐鲁晚报》青年话剧院,《齐鲁晚报》律师团,《齐鲁晚报》医疗队,《齐鲁晚报》围棋甲级队和乙级队,这里有大家所熟悉的曹大元和俞斌、刘昌赫、马晓春是我们的队员。围棋,我们《齐鲁晚报》自己有自己的棋院,培养一大批的世界冠军,前一段时间统计,大概世界冠军有二十几个,今年我们要组建《齐鲁晚报》国际象棋队。另外我们还有《齐鲁晚报》书画院,去年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周年大型书画展,由省委宣传部主办、我们来承办,影响都非常大。这些活动对提升我们报纸的品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一个报社或者说一个集团,做新闻要承担这么多的责任,承担这么多的文化传播的责任。

  郝克远:这是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现象。在中国我们的媒体深受老百姓信任,我们的媒体有非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些事情媒体来做要比一些正式的机构来做效果还要好,影响还要大。

  主持人:我看到很多网友对郝总本人的经历也挺感兴趣,我们刚才一直在说办报的理念和特点,包括报纸运营的一些特点,和机制的一些特点,我们把您请来做新浪嘉宾访谈,从个人身上更能直观看到一些您所在单位的一些特点,因为您毕竟是总编辑,大家在留言版上和预告页上面看到了郝总的照片,包括您的个人简历,山东省梁山县人,山东大学历史系。

  网友:我看到您的专业,我也是历史系的学生,新闻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如何?从您身上有一些感悟,能不能给我讲一讲您自己经历的一些收获?

  郝克远:这个事情我在山东大学新闻学院去讲课的时候,曾经有同学提出来过,这里面有一些原因,大家都是能够有共识的,我们现在大学培养的这些学生转行太多了,不光是学历史干新闻,我们报社有好几个是学轻工的,轻工学院毕业的,有的学造纸的,有的学发酵都干新闻,都干的很好。所以说我们在大学里面学到的知识都是共性的知识,主要是学习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做新闻主要是喜欢这个职业,然后有相当的文字水平就可以。学历史好多都转行干新闻,我们报社光编委会成员都有五六个是学历史的,这个很正常的。

  主持人:看您的简历是94年开始做记者,首席记者,政法新闻部的主任,周刊主编,2000年开始做总编辑一步一步走过来,这么多年应该是蛮辛苦的。

  郝克远:我做新闻基本上还是一个新兵,一些党报的同志一辈子终生都在做新闻,我这是半路出家,然后得到同事们的支持和鼓励才有了今天这一步。

  主持人:据我所知,您当上总编辑就是凭着竞聘取得这个职位的,2000年竞聘总编辑的时候,还记得自己的发言稿,或者说竞选上岗的发言有多长吗?

  郝克远:大概20分钟的时间。

  主持人:着重谈了哪些内容呢?还能回忆起来吗?

  郝克远:现在记不详细了。

  主持人:当时竞聘这个职位认为自己的特点是什么?

  郝克远:就是对新闻热爱,充满激情,希望能够把我们的报纸做得更好,有一些想法。在这之前自己写一些东西之外,经常搞一些策划,我比较喜欢搞新闻策划,比较热衷这样一些事情,我也理解普通的编辑记者他们需要什么。

  主持人:我发现一谈到您自己,您就变得腼腆了,刚才谈报纸的时候是激情澎湃的,说到自己有点不好意思了。大家看到的预告页上那张照片背后墙上挂着一首诗,是您自己创作的?

  郝克远:是的。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当总编辑以后的感言,在此给网友说一说这首诗,让网友从这首诗听听您的工作感受?

  郝克远:也谈不上诗,只是一些心情的抒发,写这首诗是在干总编辑三整年的时候,干总编辑三整年,我们报业集团是重新竞聘,竞聘演讲时,发了一些自己的感慨,回首自己走过的路,心情有些不平静,就写了这样一些东西。

  莫道总编容易当,白发杂生遍体伤;临深渊处气自短,履薄冰时心亦凉;铁肩有力担道义,妙笔无缘著华章;回首三年如一日,恐慌恐慌恐而慌。

  主持人:听着有一点悲凉的味道?

  郝克远:写完之后,我作了一些解释,我说里面有一些抱怨是不应该的,做新闻是我自己的选择,有苦有泪都是很正常的,作为总编辑不应该有这样的抱怨,抱怨完了还要继续干活,还要继续付出,还要继续奉献。

  主持人:一开始工作的压力很大,有白发丛生的感觉。

  郝克远:就在这几年白发增加了很多。

  主持人:就您个人理解,最大的困难在哪些方面?

  郝克远:困难有时候说起来也不能抱怨环境,不能抱怨条件,我们每一个人做事情都是处在环境不成熟,条件不优越的情况下,如果是环境很优越,条件很成熟,要我们干什么呢?因为这个时代就是在不断的发展当中,我们每一个人始终处在一些事情的变化当中,有一句名言就是说,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的是任何事都不可以确定,我们始终处在这种不确定当中。所以说有时候,我说抱怨客观条件是不应该的。但是毕竟是人,有时候当你自己的一些想法得不到落实的时候,当你一些良好的愿望得不到实现的时候,你自然是会有一些心灰意冷的,会有一些尴尬和难堪的感觉,这是很自然的。尤其是作为我,我对新闻这个事业这个职业充满了热爱之情,我想新闻这个事业和职业也应该需要我这样的人,新闻这个事业和职业也应该热爱我,我热爱它,它热爱我,两个热爱应该出现良好的效果,但是有时候这个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或者是并不是像我所预期的那样良好,这时候我的心里自然会有一些感慨。当然有时候也是力争这些想法不要影响我们的员工。

  另外还有一点,我进报社之前就写东西,进报社之后也是一直在东西,那么当上总编辑之后,妙笔无缘著华章,应酬多了,报纸整体的一些事情考虑也比较多,没有办法去写东西,许多题目想的挺好,写一个散文,写一个小说,都有一些想法,但是落实不了,这个时候有时候也有一些困惑。

  主持人:您谈到自己所遇到的这些情况,其实对我们现在在线想去从事新闻行业的网友,或者说想去《齐鲁晚报》实习的这些年轻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帮助,大家都应该以这种态度对待它,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非常难,理想与自己的努力之间肯定是有道路要走的,一步一步慢慢去实现。

  郝克远:是的,我对年轻的编辑记者,年轻的同志一直非常的关注,因为人都是从年轻走过来的,现在基本的状态就是有一些年轻的同志,一开始选择新闻职业的时候,是理想大于物欲,当他干到一到两年,最多三年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坎,这个坎有时候就把物欲和理想对等起来了,既追求理想,也开始追求物欲了。这个坎你如果是过去,可能理想继续能够战胜物欲,如果过不去就开始倒过来了,物欲就要大于理想了。这个时候就看你这个团队、团队的领导怎么帮助他来提高。

  主持人:您说的非常实在,可能您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郝克远:对,现在抓三项教育活动,抓三贴近,抓消除新闻四大公害,这里面都是有针对性的,现在的新闻队伍整体上来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浮躁、懒散、功利,有的抓的紧就轻一些,抓的松的就重一些。

  主持人:刚才说到因为工作的繁忙没有时间写文章了,但在手边有郝总编辑六本书,叫《想来想去》一套是新闻论文卷,一套是杂文随笔卷,我翻开一个杂文随笔卷,这篇文章叫《我开始失望》,这篇文章什么时候写的,记得吗?

  郝克远:好像是在98年左右,我写东西非常杂,几乎所有的题材都涉猎过,像这样的一些文章,主要是报纸开一些栏目时写的。

  主持人:一个非常丰富经历的总编辑,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功底,我们知道对生活没有认识写不出这样的东西,同样对新闻没有认识,写不出新闻论文卷,大概是什么时候从事新闻方面的论述?

  郝克远:主要是从事新闻职业以来,从94年以来,截止到2001年左右,有7年的时间,边做新闻业务,边研究新闻业务,随手就写了一些东西,有些东西比较浅。

  主持人:我们谈到了你的作品,谈到了你的心态和你的诗,在你的员工中他们认为你是怎样的总编辑,简单概括一下?

  郝克远:这个很难讲,旁观者清,当事者迷,有的人说我偏于严肃,有的同志认为我还是充满激情的。我个人喜欢热闹,喜欢和大家一块喝个酒,聊个天,有时候也喝高过,也容易激动起来,可能我的激情有时候要多于理性,有时候说话行为激情的东西比较多,但是到了干总编后期,我在努力进行调整,毕竟是报纸的总编辑,有时候确实需要更理性一些,更稳重一些,尤其是处在山东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山东人时尚开放的程度相对南方地区要差一些。

  主持人:比较稳重?

  郝克远:对。

  主持人:文化积淀比较厚重?

  郝克远:对。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最后还有5分钟就要结束了,这5分钟谈谈您个人的观点,您的2004年,《齐鲁晚报》或者说《生活日报》也好,您最关注的新闻报道是哪几个方面?或者说哪些具体的事件,在脑海里面留下很深印象的。

  郝克远:这个说起来比较多,我主要是办报纸,我们大众报业集团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我们实行两分开,经营和办报分开,我主要负责报纸,所以说对报纸应该说关注非常多,了解非常多,我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面,礼拜六和礼拜天、节假日都在办公室里面,所以说你这样说应该说很多方面。

  主持人:比如说晚报或者说《生活日报》应该是跟老百姓生活非常贴近的,这方面报道出来的新闻是比较独家的,您有印象吗?

  郝克远:这个也是比较多,去年我们体育上三大赛事,做的非常火,拿出的版面和投入的力量在同类报纸当中是属于最多的。另外关注老百姓三贴近的一些题材,应该说每天都有。

  主持人:其中一些应该是在群众中引起的反响挺大的,我为什么问你这个问题是因为有网友问到这方面的问题。

  网友:我的印象中是为了一个脑瘫儿四个子女出走的事件。

  网友:还有一个是寻找亲人的报道印象比较深。

  郝克远:寻找亲人是我们和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合办的新年心愿里的一组稿子,我们登出启示,新的一年有什么心愿就提供给我们,我没有想到大家这么热情,特别多,结合大家提出来的心愿就出来了比较好的线索,比如说东北一个女孩找她离散的母亲,来山东打工,边打工边找,文章发表之后,反响非常大。另外有一个小伙子,父母去世,自己想找一对父母赡养,反响也非常大。

  主持人:这您自己也非常关注?

  郝克远:是的。

  主持人:我们说了2004,说说2005,或者说即将到来的鸡年,您自己的新年愿望是什么?

  郝克远:我在想,所有的生活类报纸都应该正确面对竞争,正确把握机会,老牌的生活类报纸,应该到了全面提升这样的一个时期了,我们办了这么多年,不能在低档次上徘徊,要全面提升,新的生活类报纸起点应该更高一些。

  我就想,一方面我们报纸要提升,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拓展我们的视野,2005年我们要在跨行业经营,跨媒体合作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现在我们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已经有了相应的规划,下一步就是落实的问题了。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各位网友我们应该结束今天的谈话了,希望这一个小时的在线访谈能够让您更多的了解《齐鲁晚报》以及它们的总编辑郝克远。

  郝克远:谢谢。

  主持人:也非常感谢郝总编辑来新浪网作客,提前预祝你新年快乐。各位网友,这期访谈就到这里。

  本次聊天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3]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