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科学发展观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0:29 荆楚网-湖北日报

  肖新发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个政党和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其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用科学发展观解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于提高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领导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根本观点或根本看法,其实质在于以新的思路推进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不能偏离发展这一主题。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表现为党员队伍的壮大、组织结构的优化、整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表现为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使命,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和实现自我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实践表明:我们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随着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着新考验。如何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成为党自身建设的焦点和难点。要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着眼于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更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比如,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于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于正确处理各类社会矛盾,促进各方面利益协调发展。

  发展是时代的一大主题,更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必然是党自我发展的过程,也必然是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彰显勃勃生机与活力的过程。

  以人为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取向

  我国素有“以人为本”的历史传统,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历史上的“以人为本”在价值取向上根本不同。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管子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这种“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某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对人的作用和价值的重视与肯定。然而,由于阶级的局限,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民,只不过是统治者开明统治的手段,其真正目的在于维护霸王之业。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则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取向的表征。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出发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必然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党的全部工作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做,努力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是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其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坚持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在党的各项工作、党的自身建设中尊重和肯定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党的执政能力最重要的是领导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能力,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特别注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扩大群众参与,倾听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主体、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作为价值主体,人民群众出于某种需要而对自身的利益产生期盼,而这种期盼的实现与否及其好坏就是价值的评价尺度。毛泽东曾经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针对人们思想上的某些困惑提出了衡量是非功过的一个基本的评价标准,即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一言以蔽之,就是看“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着眼于实现党的宗旨,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规范政绩观,通过提高执政能力以实现“亲民、爱民、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价值目标。

  总揽全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也并非只是数量的发展,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当代与后代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发展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全面发展就谈不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是中介,没有协调发展,也无所谓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保障,舍此不仅会出现静态上的方面破损,而且会造成动态上的环节缺失。可见,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执政党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邓小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只有消灭贫穷,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看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实现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会引起社会结构失衡,而且经济发展也难以持续。按照科学发展观,既要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又要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决不能满足于只是提高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而必须提高总揽全局、全面领导国家建设的能力。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生产力内在结构存在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党提出的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符合这一基本国情。实践证明,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了其他地区和其他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诸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不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思想道德建设不相匹配、社会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收入差别悬殊,等等。鉴于此,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使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不平衡到相对平衡。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协调发展,要求执政党具有总揽全局的能力,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作为题中之义。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关于自身生存环境、生态环境的新认识,因而20世纪后期提出后便迅速得到全球的响应,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动指南。可持续发展要求重新审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然而,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短视行为,只顾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的本位倾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然要求以总揽全局的战略视野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当代与后代的关系,坚决防止那种为了眼前的发展而无限地掠夺自然、无限制地侵夺后代权益的错误倾向,真正做到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设计发展战略。这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作者系湖北教育学院教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