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民心目中的“科技馆”——运城市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为农业调产发挥大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5:06 山西日报

  在运城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小觑的力量———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坚持走农、科、教结合,服务“三农”的道路,不仅拓宽了教育的服务功能,而且有力地拉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心目中的“科技馆”、“致富源”。

  开展作物育种和技术创新

  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基地,不只是学生简单劳动的场所,而是培养科学情趣,开展科学实验,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品的主阵地。风陵渡中学在劳动实践基地上,围绕经济选项目,选好项目搞科研,搞好科研促经济,开展了以育种和作物管理为主的科研活动。近5年间培育新品种15个,开发新技术16项,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夺得5金、7银、12铜。该校姚引红同学发明的“84-4-1”小麦新品种,亩产量上千斤,被认定为最适宜在华北地区生长的小麦良种,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配合当地苹果产业,师生们对苹果幼树重剪与轻剪等管理技术进行对比实验,撰写的论文荣获全国青少年发明创新银奖。这些科研成果面向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深受当地农民欢迎,该校被当地农民誉为农业科学实验中心、优良品种繁育中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永济市卿头小学的农科实验,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轰动全国,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亲临学校参观指导并欣然题词。近年来,该典型又出新成果,在2.4亩劳动实践基地上大搞农科实验,开辟有花卉圃、药物圃、百果圃、果林圃、昆虫饲养场、禽畜饲养场等,同学们研制了一膜多色、一膜多用的塑膜等农产品和新良种,进行了一系列特种牧草种植实验、小麦杂交实验、蜜蜂传粉对比实验等,不仅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品质,又为当地经济提供了科技支持。学生新近撰写的《枣疯病的实验救治》《烟棉套作抗蚜虫》等5项科研成果论文,获得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这些农业科研成果,每年播种前夕,都吸引村民们到学校请教种啥品种产量高效益好。目前,全市中小学依托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作物育种和技术创新硕果累累,共培育新品种65个,开发新技术73项。在全国和全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1人获全国金牌奖,31人次获全国一、二、三等奖,324人次获山西省大奖。

  服务农村主导产业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提供科技、产品、技术、育人服务,一直是运城市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宗旨。新绛县在“万亩生态农业先导园”建设中,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担负了繁育优良品种的作用,被当地农民称为新产品的推广中心。南社初中的油桃种苗培育了500亩,三泉联校的葡萄种苗培育了2000亩等。种什么可以发财,栽什么可以致富,农民们只要到学校基地看一看就知道了。三泉联校抓住农业部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项目,2001年建起了一个蔬菜大棚,当年收入2万元,受到了当地农民的青睐。第二年,优良品种很快带动了周边乡村建起了200多个蔬菜大棚。第三年,全镇蔬菜大棚发展到1000多个,全县达8000多个,从而使新绛县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永济市卿头中学发挥自身优势,16亩“学农”基地使该镇一举成为山西种棉第一大镇。近3年来,该校与省农科所联系,先后繁育了中棉41、晋棉31、丰棉998、特大桃蒲丰109等近20个棉花新品种,带动全镇优质棉花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卿头村下岗工人邱友平以前种棉效益不佳,自从引进学校推荐的新品种后,一次种棉12亩,当年收入2万元,很快走上致富之路。全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建有香椿基地、苗圃基地、芦笋基地、花椒基地、大枣基地等,校校变成了“绿色银行”,并且辐射、示范、带动了当地经济。学校不但成了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聚宝盆,教师也成了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者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导引产业结构调整

  运城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民长期恪守“农以粮为本”的老传统,曾一度影响着农村经济腾飞。农村中小学凭借自身优势,“小基地”做活“大文章”,在农村“调产”中不断发挥着先导性作用。平陆县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成全国知名的鲜桃基地,每年都有全国各地果商云集争购。但人们很难相信,这一产业的“发源地”竟是当地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小学。平陆县部官乡计都小学,从西北农学院引进桃树新品种,一下种了12亩。盛果期到来时,争先购桃的果商,使该村村民觉醒了,纷纷到学校剪芽、嫁接,很快全村桃树发展到千亩,全乡扩大到万亩。一场悄无声息的产业结构调整,就从这所学校小小的劳动实践基地拉开了帷幕。目前,该县桃树在10万亩以上,品种有20多个,每年从4月到9月都有鲜桃面世,不但占领全国主要市场,而且远销越南、缅甸等地,年收入超过4亿元。计都小学如何能成为导引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领头雁”,记者了解到,多年来,教师们一茬接着一茬干,他们带领学生在基地上开展施肥修剪、疏蕾疏花、配撒农药、品种杂交等实验,探索和积累了一套管理理论和技术。该校的教师不但是教书育人的专家,而且是经营桃树的能手。每年桃树管理旺季,村民都要到学校听教师讲解管理知识,学习新的管理技术。计都村村民告诉记者,我们能有今天,学校发挥了大作用。自从种上桃树后,大伙的光景好过多了,而且每逢桃树管理时节,全村男女老少都是技术员,成群结队到外村修剪果树挣钱。如今,运城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在当地农村“调产”中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成为农村的种苗中心、新科技推广中心和农民培训中心。通过一生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校兴一方的作用,农民从中受益匪浅,日子好过多了。而且90%以上农村学生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难题也在这里得到有效解决。本报记者李宁波(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郭丽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