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塞上大米高产更优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8:11 宁夏日报

  对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杨渠3队农民来说,今年水稻收获季节是一个开心而难忘的时节,在遭遇低温冷害的情况下,他们采用旱育稀植规范化技术种植的水稻新品系-913,经实产调查,平均亩产896.16公斤、最高亩产达到977.14公斤,创造了利通区种稻史上单产最高纪录。

  作为自治区“8613”农业科技工程重大示范推广项目的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技术,自
2002年实施以来,运用先进的种稻理念和技术内涵,通过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使我区水稻品质、产量均有提高,累计示范推广面积87.19万亩,平均亩产达663.3公斤,比常规栽培技术增产11.3%。2004年采用此技术种植水稻面积为49.5万亩,占种稻面积的50%。因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以及种稻面积增加,使我区水稻总产增幅达43.7%,其增量占到全区粮食总增产量的78.4%,为增强宁夏大米市场竞争力,确保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水稻作为塞上江南的标志性作物,曾使宁夏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但由于多年来只重视产量,忽视品质效益和产后加工销售,加之后备优质品种不足,我区大米加工企业缺乏优质原料,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曾在农产品展销中多次遭遇败走麦城的经历。1998年实施的优质大米产业化工程,虽对优质稻生产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整精米率偏低、垩白米率偏高的问题。为此,自治区政府及科技厅、农牧厅从日本请来水稻专家,总结出我区米质不优的关键是栽培技术不过关,没有做到良种良法。而原有旱育稀植技术,在大面积推广中育秧、插秧期偏迟,播种量、插秧密度、施用氮肥量普遍偏高,导致标准不高,技术走样。

  2002年,自治区将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列为“8613”农业科技工程重大示范推广首选招标项目,借鉴日本和我国东北水稻栽培经验,结合我区实际,重新构建和集成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技术体系。通过建立16个高标准精准示范区和45.62万亩重点示范,举办6492场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会886场次,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农民56.3万人次;利用政府配套政策,探索并建立起分户育秧、统一管理,企业与基地对接等新的推广机制,全区签订收购优质稻订单面积31.6万亩,从而带动了大面积水稻栽培技术的改造。

  为保证技术推广不走样,基层推广部门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推广运行机制,如中宁、利通和贺兰等县(区)推行有偿科技承包,由技术干部承包,统一向农民收取育秧物资和插秧费用,做到统一秧田、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插秧。青铜峡、永宁和银川市金凤区等地推行技术服务承包和统分结合办法,技术干部严把技术环节,统一品种供应、育秧物资、育秧标准、插秧标准,进行分户育秧、插秧。灵武市农技部门在政府支持下,推行全程社会化服务,由技术人员组建插秧公司,用反租倒包形式,雇用当地农民统一育秧、插秧,既严格落实了技术标准,又让农民增加了收入。

  3年来在引黄灌区结合宁粳24、27号等优质品种的种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累计示范推广87.19万亩,增加稻谷4631.7万公斤,总增收1.33亿元,投入产出比达1∶10。示范推广区水稻垩白米率比常规种植下降1.85个百分点,整精米率达59.05%,比常规提高8个百分点。因节本、增产、优质优价亩均增收201.3元,其中优质优价增收60.5元,实现了农民和企业双赢。(本报记者洪琦)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net)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