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城市流动儿童亟待社会关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9:18 黑龙江日报 | ||||||||
数以千万计的流动打工者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跟随他们到城市来的还有数量惊人的流动儿童。由于父母工作性质与场所的流动性大,随之而来造成流动儿童的生活发生多次迁徙,同时他们面临着转学,适应新环境,生活观念转换,与亲人及伙伴分离等情况。 流动儿童生存面临众多障碍
生活质量低,日常饮食不利于其健康成长。从流动人口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来看,有占三分之一的家庭处于城市贫困人群的范围内。这样的物质条件难以保障流动儿童最基本的生活和学习之需,更谈不上休闲、娱乐。从流动儿童的零花钱的调查中显示,不少儿童的早中餐都在小摊点解决,但大多是用来买那些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零食。 居住环境差,生活单一。具体表现在:居住的房子大多数是租赁的简易房,不仅面积小,拥挤、生活不便;且居住房屋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健康与发展。有的吃饭、睡觉、做事都在一个地方,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没有专门学习空间和写作业的桌子,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的帮家里干活;有些帮父母挣钱;还有些和附近的同伴玩;在家写作业、看电视等。与城市中的儿童放学后,参加兴趣小组或各种学习班、玩电脑、上网等活动比较起来,他们的生活要单一得多。 教育负担重。由于与公立学校收费标准不统一,普遍存在违规收费现象,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就读,除了缴纳规定的书杂费用还要比本地学生多交借读费用。各学校巧立名目的收费,最普遍的是捐资助学费、赞助费,虽然赞助费是不符合收费标准,但是在资源稀缺与不均衡的情况下,一批行政命令与实践有很大的差距。这使得以出卖廉价劳动力的低收入打工群体的家庭,难以负担。这是打工子弟学校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他们收费每学期在300元一400元左右(或每月60-80元)。 流动儿童上学在公立学校就读,除了经济因素,还面临着其他的困难。如:可接受孩子上学的学校太少,特别是要进入公立学校,不但要有经济作后盾,同时还要寻求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入。此外,流动儿童的家长因工作繁忙,特别在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往往无法亲自接送孩子上学。特别是公立学校,离流动人口社区有一定距离,因此上学路上交通不安全成为家长特别是母亲所关注的问题。而且,他们进入学校后,部分儿童还面临着学习跟不上,语言、生活习惯不适应及本地教师、同学、家长歧视等等困难。 流动儿童问题亟待引起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达到1亿1390万人。随着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全家流动的状况日益普遍,随同这些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也日益增多。根据“五普”资料,全国流动儿童共有1982万人。 为切实保护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和卫生保健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办公厅在2003年9月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形成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共同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的格局。各地医疗卫生系统也相继从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明确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降低流动人口接受妇幼保健服务的经济门槛、积极营造关心尊重流动人口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积极地工作,部分地区已经初现成效。 专家们呼吁,流动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该问题的解决需要宏观、区域和微观的相互匹配,需要从社会而不是某个具体系统的角度,需要从国家或一个区域而不是从一个服务机构或管理部门的角度对流动儿童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韩嘉玲认为,各地建立长效机制是破解儿童权益保障难题的关键所在,要将流动人口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建立以常住人口为依据的户籍管理体制等一系列的新管理体制。 从根本上讲,要认识到流动儿童将成为城市未来的主人。他们的发展与成长将关系到这些城市长远的整体发展水平。各级政府应打破现行以户口为依据的户籍管理体制,建立以常住人口和现居住人口的户籍制度为依据的管理体制。各级政府不仅应为户籍人口服务,也应将非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纳入其日常管理与服务范围之内。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应将流动儿童就学纳入本市公办学校招生计划。 建立多部门合作以完善流动人口工作的运作机制,流动儿童所涉及的生存、教育与权益等方面,往往不是一个地区的行政部门能够解决的,还涉及到教育、公安、物价、工商、计划生育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如何探索及协调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有关流动儿童的工作,通过部门间的种合作形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流动儿童能够有得到平等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权利。 (新华社银川1月6日电) (黑龙江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