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俄决定修泰纳线 石油线路风波给中国带来阵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11:11 环球时报

  在2004年的最后一天,媒体报道了一条消息,俄政府决定修建泰纳线。两年多来,俄罗斯有关远东地区石油出口管道的走向终于尘埃落定。普京政府对其国内石油产业的重新国有化运动,以尤科斯石油公司被拍卖为标志,已经大功告成。所以,这一次的决策变成现实的可能性较以往大大提高了。

  这样的结果,让一直在关注俄罗斯石油管道走向的中国人感到忧虑。一些人不禁问:
中俄不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吗?怎么还会出这样的事?一些人感到失望,还有一些人因为这条线路的竞争对手是日本,感觉不舒服。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石油的依赖不断增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但如何看待这个事件的结果,我们倒有必要反问自己:在思考双边关系乃至整个国际关系的过程中,“战略”到底指什么?

  “战略”是人们谈论国际、国内问题时经常被滥用的一个词汇。就连知名学者也常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把国与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人性化”,认为拜了把子,不为兄弟着想,就是不仗义。但国际关系中强调的是利益,出手不出手还得看自己的利益需要。这才叫理性。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完全没必要为了这件事怀疑中俄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另外,我们也没必要认为输给了日本。泰纳线的终点依然在俄罗斯领土内。我们也不能排除俄罗斯将独自掌控管道石油销售机制的可能。在这种前提下,管道建成后,在与我国市场需要的油品质量相同、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从纳霍德卡运输石油比从中东等地区进口石油能够节约更多的运费和运输时间。再者,如果管线通到大庆,其维护和管理还存在很多未可知的风险。

  在石油进口问题上,我们不能“战略化”过了头。另外,在能源的国际合作问题上,我们应避免将经济和技术层面的合作与外交上的“战略关系”混杂在一起。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不能取代石油的需求,进口石油将是一个长期现象。但同时,整个社会应该自问:我们要保障的是何种前提下的能源供应安全?我们应该看到:低技术、高浪费、低价格期待下的足量供应只会使我们永久地依赖进口、永久地被动。

  其实,这次石油线路风波带给中国人的痛还只是“阵痛”。为了避免长期依赖石油进口的“长痛”,我们必须把改变能源结构、能源自立作为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根本方向。例如,未来我们还应在核电供应能量和技术可靠性上大做文章。法国接近80%的核电供应已成为多数国家羡慕的模式。韩国的核电供应能力也不断提高,核电基本能满足其国内电力消费的40%。而中国的核电消费还不到电力总消费的1%。在这方面,中国还可以做更多的事。

  当然,开发新能源、进行能源消费结构转换,需要新的投资。但只有接受这样的“阵痛”,才能避免未来的“长痛”。(查道炯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