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新世纪周刊:冷眼看待欧盟对华军售解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17:10 新世纪周刊

  撰文/李清津

  双方的共同利益是欧洲对中国关系提升的原动力,而中国的发展是欧盟政策转变的最根本原因。中欧关系虽经过多年锤炼,已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但也要清醒看到:互信是双方解决深层次问题的基础,强化交流才能有效地减少隔阂甚至是不必要的有色看法。

  004年中欧就军售解禁的谈判成果,集中体现在2004年12月8日最终敲定的《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第七条上:“欧方确认,欧盟有解除禁令的政治意愿,并将为此继续努力。”欧盟还宣称在2005年6月前,对华军售 “有可能”解禁。面对破晓的曙光,我们需要冷静看待军售解禁。

  欧盟:担心丧失中国市场

  对于经济正值低迷的欧洲,国内就业、经济振兴等问题不容忽视。欧洲认为,欧洲有技术领先与制造业的优势,但是必须有市场来支撑才能继续发展,中国正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巨大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欧贸易关系迅猛发展: 1981年双方贸易额只有53亿元,而2004年的贸易额预计会突破6100亿美元的大关,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从国外进口的技术60%来自欧盟。

  中国巨大的市场机会,似乎已经成为欧洲经济发展和一系列问题解决的重大依靠。众所周知,当希拉克、施罗德致力于推动对华武器解禁时,他们的主旨在于获得中国的市场,能够直接得到回报的则是这些国家相关产业以及中国投桃报李的其他利益。而武器解禁本身对于欧洲来说也有着巨大的直接利益。由于失去中国市场长达15年之久,武器禁售已经成为制约欧洲军火工业发展的“紧箍咒”。欧洲不希望继续因为军售问题,而失去中国这个市场。

  现状:欧盟解禁如履薄冰

  欧盟关于对华军售解禁问题的决策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多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解禁,欧盟需要全体成员国一致同意。2004年5月1日后欧盟由原来的15国扩展到25国。在旧欧洲版图里,法国、德国积极主张解禁,力图与中国关系有新的发展,不仅获得经济发展的机会,也能制衡美国的霸权;北欧诸国历来是解禁的反对派;英国与美国有着“英美特殊关系”。而新欧洲国家优先致力于加强和拓展与美国的关系,所以较“旧欧洲”更倾向美国。正由于预见到取得一致决议的难度增大,法国才力促欧盟在4月26日布鲁塞尔外长会议上实现解禁,不过未能遂愿。

  欧盟内部:政府行政层面大都比较理性,与中国达成了许多共识;但议会、舆论、民间层面阻力很大。德国政府支持解禁,而议会在温总理访欧之前通过了与政府意愿相反的决议。

  欧盟外部:欧洲面对着美国、日本的压力。美国明确表示,如果欧盟解除禁运,美国将中止与欧盟的军事合作往来,并给相关公司以惩罚;日本也对解禁表示明确反对。

  面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内部意见的分歧还有外部美日的只掣肘,欧盟正徘徊在十字路口,如履薄冰。作为证据, 2004年10月11日欧盟外长会议决定解除对利比亚的武器禁运,却保留了对华武器禁运。

  预测:顺应潮流取消禁运

  以史鉴今。当年《中美联合公报》关于台湾省地区问题使用的“认识到(recognize)”一词,充满玄机,耐人寻味。《中欧联合声明》关于军售解禁的陈述同样需要仔细揣摩,冷静看待。

  全面审视欧盟对华关系决策的形成,未来欧洲最大的可能是走妥协之路以平衡中美的压力:顺应冷战结束后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建立全面健康发展的战略伙伴是大的趋势。同时,继续中欧谈判的成果,取消禁运,但会宣称解禁并不意味着欧洲希望中国武装起来;而作为保障,欧盟会颁布一项加强的《欧盟武器出口行为规范》,提高对华武器贸易的技术门槛。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作为冷战思维的产物,武器禁运的解除是不可避免的,中欧关系也将在进一步磨合中不断发展。(本文作者系军事研究员)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