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经济带:中部崛起的辐射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8日00:20 荆楚网-湖北日报 | ||||||||
张绍焱张皓城市经济带的发展应该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撑点和辐射极。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历史上就是区域经济中心,具有突出的区位、市场、资源、科教优势,也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是东西部地区资源、信息、技术等交流和交换的战略结点。国内不少专家认为,加快武汉城市经济带建设,完全有可能形成中部地区强劲的增长极,并通过加强与中部各城市带的联动协作,进而发展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带、成渝经济带和东北经济带之后的全国第六个增长极。当前,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带,培
推进体制创新,加强政府协调 给予武汉高度的自主权。历史经验证明,武汉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行政体制变动频繁,体制不顺,从建国初期的中央直辖市到省会城市,再到计划单列市,后又取消单列,以至武汉在京、沪、津、沈、穗、汉、渝、宁全国八个特大中心城市中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武汉既不可能享受京、沪、津、渝和沿海城市那种优惠政策,又不能具有沈阳、广州和南京那样较为宽松的发展空间。武汉系全省经济命脉于一身,而且处于内地发展中省份,担负带动中部其他省份发展的任务。武汉城市经济带的振兴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带是中部崛起的希望。所以,应该对武汉进行体制上的松绑,给予它更大的自主权限。建立武汉城市经济带工作协调推动机制。成立武汉城市经济带发展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市长联系会议制度,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发起组建城市经济带区域性行业协会;加强各城市中长期发展的规划统筹;加强法规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积极探索区域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财政支持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协调各市财政利益分配关系;加快建立武汉城市经济带重点建设项目库,联合招商引资;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城市经济带经济一体化进程,转变投资调控方式,转变项目管理模式,放开社会投资领域,放开非政府投资项目审批,除国家有特殊规定外,所有投资领域一律向社会开放,打破地区、所有制、行业垄断,积极推行项目法人招标制,为投资者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 推进城市群战略,形成点轴圈联动 武汉城市经济带之所以辐射和带动功能不强,最重要的因素是城市群结构不够优化。武汉与周边城市出现明显断层,不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那样,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次中心,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中心集镇、小集镇的多层次宝塔型城市体系。培育武汉城市经济带,首先要建立以武汉为龙头,郑州、长沙、南昌、合肥、太原为极点,黄石、襄樊、洛阳、株洲、湘潭、九江、芜湖、大同等城市为辐射节点的多层城市结构体系。其次要实施带动策略,充分发挥武汉、郑州、长沙、南昌、合肥、太原等几个大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全面提高超大、特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构筑产业链,发展城市经济支柱产业,提升城市经济规模,提高城市整体效益。同时,要实施点轴圈联动战略,提升龙头城市武汉、极点城市郑州等的实力,重点发展长江沿线、京广线两侧城市轴,积极培育武汉的“1+8”城市群、湖南的长株潭等城市圈,点轴圈联动。武汉城市群目前尚处于雏形。武汉的周边城市、除黄石市城区非农业人口刚过50万,算作大城市外,其它如鄂州、仙桃、孝感等大都是县改市或地改市、市带县而来,且城区非农业人口仅20万左右的中小城市。要解决城市群结构断层问题,就要求在近中期内优先培育、发展一二个大中城市,使之成为武汉城市群的次中心。从区位环境和经济实力来看,优先发展的大中城市可以有两个选择:其一,加快发展黄石、鄂州,促进二市在市场竞争中合一。两市中心城区相距仅20公里,城乡犬牙交错,早已连成一片,而且支柱产业结构高度趋同,均以钢铁、水泥为主的重工业和以服装为主的轻纺工业。二者合一,意味着鄂东两强的城城联合,将成为湖北也是武汉城市群的第二城市,也是武汉城市群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大城市。其二,加大仙桃市的发展,促进其与潜江、天门的经济合作和体制合一。三市同属江汉平原腹地,均以轻纺、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柱,产业功能互补性强,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已初步形成,三市合一将成为武汉城市群的一个特色城市,也是第三大城市(城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万以上)。 加快城城一体化建设,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 城市经济带一体化,包括城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两个部分,其核心是城城一体化。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表明,以城城一体化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带或城市群,由于依托一个服务功能齐全的核心城市,形成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的产业群,从而主导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未来。如日本重工业化时期的制造业就高度集中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福冈四大城市经济带。1960年,四大城市经济带仅占日本国土面积的12%,而工业生产总值却占70%。至今日本GDP的近80%仍然集中在四大城市经济带。我国由沪苏浙15个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带,作为沿海开放与沿江产业带的结合部,历来是全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点地区,虽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却创造了全国GDP的17%,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的20%以上。武汉城市经济的城城一体化,就是要根据各城市的资源禀赋特征,强化产业整合,深化产业分工,提升产业功能。比如,产业相近、联系密切的黄石、鄂州等市,当前,强化产业整合,推进城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通过改革和重组,促进武钢、冶钢、鄂钢打破行业、所有制界限的联合,使钢铁这个城市群的支柱产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效益,从而带动武汉与黄石、鄂州的紧密的城城合作。此外,要加快共同市场建设,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推进武汉市以票据市场、保险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柜台交易市场等为特色的华中地区金融中心建设,并逐步与国际金融市场实现对接;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商品市场,巩固发展汉正街等3到5个交易额过百亿、现代化管理程度较高的全国性、区域性的大型消费品批发市场和重要工业产品专业市场;依托大市场和产业比较优势,发展钢铁、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品及服装、光电子及其他高新技术产品等重要工业产品区域性交易市场,提高石油、建材、机电、汽车等生产资料市场的规模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武汉全国性的粮食、棉花等大型中心批发市场。 以环境经营的创新促进产品经营的创新 在我国城市现代化经营中,已形成了青岛和大连两种模式。前者通过企业项目来吸引投资,以创造知名品牌到区外获取收入,形成了以名牌企业集团(如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从而带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简称为产品经营创新模式。后者通过发挥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将整个资源城市当作国有资产来经营,营造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以城市的知名度和品牌来吸引国内外商家、游客来投资及观光、旅游、购物,从而为城市发展争取到足够的资金,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简称为环境经营创新模式。青岛模式一般适合于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弱,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即处于成长初期或成长中的城市,而大连模式则一般适合于城市经济基础较好,产业结构已趋向高级化,各种城市病日益严重,即处于成长中后期或走向成熟的城市。就武汉城市经济带而言,武汉在一定时间内可借鉴大连模式,选择“城市经营、规划、管理→环境改善、优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以改善投资和人居环境来增强城市的开放、吸引和辐射功能,而其他如郑州、长沙、南昌、合肥、太原等城市则应借鉴青岛模式,选择“产品品牌、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环境改善优化”的路径,创造自己特色的企业和产业名牌。(作者分别系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