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态和谐”:和谐社会的基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8日00:20 荆楚网-湖北日报

  严立冬

  1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武昌召开了“生态学科学术资源整合与和谐社会建设研讨会”。30多位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生态和谐、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等问题进行研讨。“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没有生态和谐的社会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赵凌云教授,从理论、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生态和谐对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他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平等相待,协调地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之中。其保证层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配套,基础层是必须有一个稳定和平衡的生态环境,和谐社会必须在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保持发展,没有平衡的生态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能生存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变成空中楼阁,无存在基础。

  从现实看,目前国内不少地方走的仍是灰色发展道路。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保护”的模式仍主导着各地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众多的不和谐因素中,人与自然的不和谐是最重要的,只有解决生态问题,才能解决其他的不和谐问题。

  与会专家们认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构建有密切的联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应正确理解和把握“和谐”这个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现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生态经济教育委员会会长、中国绿色经济联盟顾问的刘思华教授在阐述发展是硬道理、全面协调发展是根本道理、可持续发展是大道理的基础上,对和谐社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关系,指出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和谐社会这一概念应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两个层面来理解。“和谐”是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必然结果,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和谐”的立足点在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要树立并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的眼光、和谐的态度、和谐的思路和对和谐的追求来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反复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循环,使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刘思华说:“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生态经济。”“我们要把循环经济放到主导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根据省情,构建合适的经济生态链,打造生态省。”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主体。专家们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行了剖析,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利用效率,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选择。社会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关注生态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相融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最高表现,建设和谐社会应关注生态健康、重视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成本。

  专家指出,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因而也不存在价格。这就给扩大式开发自然资源、破坏和污染环境大开方便之门。长期以来,我们的GDP统计忽视了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的价值。

  专家们一致认为,自然环境的健康和安全的成本是存在的,它在过去都是由社会整体和后代来承担的。绿色GDP要求将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经济活动都化为成本,表现为一连串金融数字,将隐蔽着的环境成本通过盈亏平衡表现出来,对市场尤其是企业行为形成压力,从而制止对环境及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这将有效地抑制经济的恶性增长,使环境保护落到实处。“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专家们呼吁:社会各界应该尽早形成“自然—人—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关注自然界的稳定、美丽和完整,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