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印度洋灾难洗涤我们的心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8日11:10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庄礼伟

  灾难是人类道德境界的试金石。

  外族入侵,有慷慨赴义、舍身成仁者在;在天灾疫病中,尽管灾疫往往如战争一般酷烈危险,然而奔走救援、仁心仁术者仍比比皆是;面对人祸时弊,奋然请命、匡扶正义良
知者也大有人在。更有许多普遍百姓,升斗常民,无论是救国还是救灾、济世,都尽自己所能,献一份绵薄之力。当然,在平时,急公好义、扬善祛恶、互相关心扶持等等,也都普遍地发生着。

  这些事迹、这些现象合起来,就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道德风范和道德境界。人类之所以能延绵生存至今,离不开这些人性之善对人性之恶的制衡,在此基础上,人类继续向前、向上,勇毅前行。

  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众展现出他们同为人类、同为地球居民的友爱互助风尚。

  中国政府捐赠的救援物资和派出的救援队迅速赶到印尼等受灾国家。

  在英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不少地方,民间捐款都超过了官方捐款(香港民间捐款已接近5亿港元),赈灾形式多种多样,排队捐款的现象处处可见。这时候,对于“乐施”二字,就不难理解了。

  在美国西雅图郊区,有一群儿童,冒雨在街上兜售御寒的热巧克力奶来筹集善款;在纽约市,一些青少年连夜烘制甜饼和蛋糕,然后沿街挨户叫卖筹款。世界上许多地方,在社区和宗教机构的组织下,民间互助、跨国互助都是从孩童开始,然后一辈子乐施不倦,生命不息,乐施不止。

  在这些乐施成为全民族风尚的地方,风凉话、患得患失、幸灾乐祸的话大概是听不到的。

  再看看中国的台湾地区,那里的老百姓也不以经济低迷、收入下降为借口而旁观。台湾民众是带着感恩之心来认捐的,当年台湾“9·21”大地震时曾获得各界的踊跃援助,现在,是他们回报各界的时候了。

  一般情况下,救急比救贫更重要。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非洲一些国家)自己的人民也需要援助,但出于普遍的人类同情心,纷纷向印度洋沿岸灾区捐款。从国际关系领域来看,多边的救援外交、地区灾难的多边治理,都没有停留在概念上,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受邀前往印尼参加救灾峰会,大家讨论外国的事就像讨论自己家的事一样。在灾区现场,中国的救援队睁大了眼睛,争取着任何可以帮上忙的机会,屡屡主动请战。其他国家的救援队也莫不如此。

  无论是出于任何目的和想法的捐款捐物,到了普通灾民手中,到了灾区任何种族的老人妇孺那里,都是无差别的、救急、救命的人道主义救助。

  中国此次的跨国民间赈灾机制启动得不算迟。去年12月29日晚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民间赈灾行动已经出现热潮,短短几天捐款额也已经达数百万美元,随后大陆捐助迅速启动。

  从到今天的政府和民间赈灾活动来看,我们中国人确实已经显示了作为邻居的善意,和作为“大国国民”的风范。

  也许是本职工作的缘故,日前,我曾发出呼吁信《尽快启动跨国民间赈灾机制》。这是我第二次发出跨国民间赈灾倡议。第一次是两年前,援建阿富汗。后来,在阿富汗援建两所“中国看世界小学”终于建立了起来。这是中国民间在阿富汗捐建的仅有的两所小学,在国际社会捐建的众多小学和其他公共设施当中,显示着中国民间的没有缺席。

  所以在此我还要追加一个倡议:当中国工薪一族(包括他们家庭中的老人和儿童)都踊跃参与公益事业(无论是国内的,还是跨国的)的时候,中国的富人们也该加大对公益事业作贡献的力度了!

  人类在巨大灾难的洗礼过程中,扬善、除恶、匡扶正义与良知这些品质往往会被空前激发出来。其实,扬善、除恶不仅指扬人间之善、除人间之恶,同时也指激发每个人人性中的善意与良知,祛除每个人内心的软弱、偏狭、漠然等种种人性之恶。我想这才是在这场滔天灾难中我们应当感悟、受领的最大启示。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