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加速北迁 山东成新目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10:25 东方早报 | ||||||||
早报驻江苏记者 陈其珏 “台资北上的趋势确已出现,尽管目前还停留在投资考察阶段,但最快今年下半年就会有大量台资项目落户华北,尤其是山东。我们预测,山东会成为第二个昆山。”著名学者、浦东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台湾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盛九元昨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去年底,一份在长三角各省市统计局数据基础上形成的FDI(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放缓的综合数据令江苏外经贸系统颇感沮丧:去年1月~9月,长三角合同FDI、实际FDI分别增长22.5%、2.76%,但增幅同比下降1%、34.2%。其中,江苏的合同FDI、实际FDI增幅下降分别达23、85个百分点;浙江则分别下降44、34个百分点。 “这一数据证实长三角区域外资开始出现梯度转移趋势,其中相当部分就是台资。”苏州市统计局有关人士说。 与此同时,在华北却耸动着一群群台商的身影。 出于考量更大市场的需要,台湾徐福记食品公司最近已将华北设厂计划列入发展蓝图。副总经理徐沆说,在华北设厂可以在巩固当地市场的同时辐射东北、西北市场。已落户无锡的东元电机去年把厂设到青岛,为的是接近当地几家大型家电品牌企业。据山东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徐宝琪介绍,仅去年8月底至9月初10多天内,青岛、威海、潍坊、烟台等市就陆续迎来200多位重量级台商考察。在第10届鲁台经贸洽谈会上,2000多位台商齐聚一地,其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实属罕见。数据显示,过去4年,山东合同利用台资平均增长83%,仅去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台资就增长65%。 除了山东,天津、大连甚至抚顺也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众多前来考察的台商。 据盛九元分析,促使台资北上的动因可能有几点:首先,华北市场刚刚兴起,台商认为此时切入最为合适;其次,华北前几年集聚起来的韩资企业已成气候,很多以配套为生的台商希望北上为前者作配套,在深圳发迹、后赴昆山设厂的鸿海去年落户烟台就是一个典型;其三,随着台资企业发展模式从代工向自创品牌转型,其越来越注重国内市场,一些台企内销比例大幅上升,华北作为国内最重要的内销市场自然受垂青。 对于第三点,台湾芯片大厂华邦电子董事长焦佑钧的话颇能说明问题:“过去总认为在上海飞北京或青岛都很方便,但当投资策略从外销转为内销时,就会发现只有上海是不够的。尤其是海尔集团的发展不得不让人思考:是不是该来到青岛,在海尔旁边设个办公室?” “从台商投资三大理论(集聚效应、候鸟理论和填充理论)推断,其北上符合规律。此外,长三角缺电、缺地严重也是台商把目光投向北方的重要缘由。针对这一点,山东就曾提出过‘不缺电’的招商口号。当然,北上并不意味着台商会放弃长三角的产业。从台商的投资定位来看,珠三角主要以出口为主、长三角主要做产业配套,到了华北,可能就以内销市场为主了。”盛九元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