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 > 正文

记者探访亚齐中国救援队驻地:语言不通成障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01:12 新京报

记者探访亚齐中国救援队驻地:语言不通成障碍
  9日,班达亚齐街头,一位男孩骑着自行车路过被海啸和暴雨浸泡的街道。
记者探访亚齐中国救援队驻地:语言不通成障碍
  班达亚齐市郊,几名士兵正在处理一具尸体,左侧的车栏上挂着一个被遗弃的布娃娃。

  9日上午9时,我们在当地华人李力先生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中国救援队的驻地。远远就看见营地的国旗降了半旗。队员们正在准备当天出诊和救援的任务。

  带去首都亲人问候

  找到中国救援队后,我们的首个任务就是将一个千里迢迢带来的小包裹交给医护队女队员汪茜。这是汪茜在北京的丈夫王明新特别托摄影记者张涛带过来的,拿到来自家人问候的汪茜打开包,只是匆匆看了一下精心叠好的信,但还是掩饰不住满脸的幸福。坐在一旁的女队友也争相凑过来看信,大家笑成一团,一时间,我们好像不在异乡的救援营地,而是身处一个充满笑声的大学女生宿舍。

  队员吴敏告诉我们,昨天她们治疗了大约30名受伤的难民,已经比刚来的时候少多了。现在中国救援队的医务人员主要到灾区的几个医院救治伤员。海啸发生近两个星期后,现在的病人主要患的是破伤风、肺炎和伤口感染。吴敏还告诉我们,其实对她们来说,救治伤员并不是真的很辛苦,但由于各种条件有限,很多救治之外的整理和准备工作会花费相当多的精力。

  语言不通是障碍

  队员还告诉我们,由于这次海啸救援工作的特殊性,中国救援队的工作改为救援为主,搜救为辅。而搜救遇难者的工作在6日就结束了。

  搜救队员刘刚是一位来自山东的33岁青年。他告诉记者,现在搜救队的主要任务是清理和重建工作。在灾难过后的重建现场,因为一些坍塌的木质建筑现在还被水浸泡,非常不安全,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此外,数天的暴雨也让交通变得更加不便。在救治伤员的医院里,还积着厚厚的淤泥。刘刚还告诉我们,另一大问题是语言不通,很多当地人不会英语,协调工作时有很大困难;但是在惨痛的灾情面前,救援队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自己解决交通问题

  因为条件限制,救治点又在几公里之外的灾区,救援队无论是出诊或者进行重建工作,所有的交通工具都需要自己找。而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得自己在营地外搭当地的车前往班达亚齐市的医院或难民中心。有时司机会向他们要钱,有时不会。由于语言不通,救援队员常常很难搭到车,有时需要等一上午才能出诊。

  由于8日刚下过一场暴雨,中国救援队驻扎在班达亚齐空军机场边的营地已经是泥泞不堪,但这似乎丝毫没有影响到队员的精神状态。队员们看到我们这些来自北京的记者后,都亲切地过来打招呼,询问我们一路上是否顺利。救援营地的条件可以说相当简陋,但是各种物资都有条不紊地排放着。

  我们离开的时候,中国救援队首席医疗官郑静晨正在和澳大利亚救援队负责人商谈。吴敏告诉我们,各国救援队目前的救援行动都是在联合国的协调之下,所以中国救援队和驻扎在空军营地的其他国家救援队之间的合作也相当紧密。

  “万国”机场

  紧挨着中国救援队营地的是新加坡救援队。新加坡救援队的指挥官郑文楷中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现在的任务是医疗救助、和印尼军队合作开展重建任务以及协调NGO非政府组织的救援行动。

  在不远处还能看到美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救援营地。各色的帐篷在绿草如茵的机场上又成为一道风景。头顶的直升机像出租车一般繁忙飞行。

  链接

  中国记者会聚我救援队营地

  据新华社电(记者翟伟李宣良)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印尼班达亚齐展开救援行动以来,已先后有多批中国记者从内地和港台地区抵达印尼灾区班达亚齐,并到中国国际救援队营地探营、采访。

  近两天是内地记者抵达灾区采访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高峰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上海东方卫视、新京报社、南方都市报社、第一财经日报社等单位派出的记者均克服交通困难,肩扛手提采访设备千方百计到印尼灾区采访。

  中国记者抵达灾区后迅速投入采访。一场大雨几乎淹没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帐篷。先期抵达营地的中央电视台记者李清波、汪曙光一边编辑图像,一边用铁锹挖沟排水,保护摄像设备不被水淹。人民日报社记者赵亚辉冒雨拍照后,又立刻赶回营地发稿。新京报社派出的两名年轻记者在中国国际救援队营地采访后,又迅速赶往市中心受灾最重的灾害现场拍照。

  由于中国国际救援队营地住宿非常紧张,大多数中国记者集体租住在班达亚齐市郊一位老百姓的家中。由于记者大都写稿要写到半夜,这位好心的老百姓特意启动了家里的发电机为记者供电。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新加坡记者站记者张雯雯1日接到总台命令后立即启程前往印尼。但直到4日才拿到签证赶到雅加达。由于雅加达没有直飞班达亚齐的航班,张雯雯只得先飞往棉兰,经过一天半的等待才赶到了班达亚齐。“没想到这里发稿条件这么困难!”有着6年新闻从业经历的张雯雯感叹说:“交通难于上青天不说,通讯条件也很差,手机信号非常不稳定。”即便如此,她仍克服困难向总台发回了3条口播稿。

  中国国际救援队有关负责人提醒,由于灾区住宿、饮食和交通条件十分恶劣,希望记者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并采取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再动身前往灾区。

  救援

  偏远灾区需要更多救援

  联合国苏门答腊专员称信息沟通是最大问题

  9日下午3时,在印度尼西亚班达亚齐联合国新闻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上,联合国苏门答腊专员乔尔·博托洛表示,目前联合国、印尼政府、各国救援队和非政府组织正在进一步向偏远地区进行救援。他称,现在印尼政府正在全力与各国合作,但是由于救援工作物资庞杂,组织众多,在协调方面还有更多工作需要做。特别是在沟通方面,由于语言不通,在实际操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专门运送救援人员和物资的军用机场,新加坡救援队的郑文楷中校告诉记者,目前他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与当地部队和政府协调。郑中校说,印尼军队相当优秀,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在初期经常出现很多由于误会而产生的问题。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是得到充足的信息,为受灾地区提供最需要的人员和物资。

  根据官方消息,亚齐省的遇难人数已经达到9万人,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救援行动仍未能完全展开,因此这一数字还有可能上升。

  重灾区

  只有军用直升机才能进入

  亚齐西部重灾区梅拉博:

  记者在班达亚齐军用机场看到,运送救援物资和医务人员的军用飞机几乎每隔5分钟就起降一次。记者得知,在受灾严重的亚齐西部梅拉博地区,由于梅拉博机场跑道在海啸中受损,现在只有军用直升机能够进入。梅拉博镇位于亚齐省西部,是这次地震海啸受灾最重的地区。印度尼西亚目前已经开始整修梅拉博机场,但大型运输机要等到1月20日跑道清理通畅后才能降落。

  一位机场军官告诉记者,现在有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美国的直升机正前往梅拉博运送救援物资。另外还有一些梅拉博的居民在等待搭乘军用飞机返回家乡寻找亲人。一位身着红衣的印尼少女告诉我们,她在班达亚齐读书,海啸发生后直到现在,她还没有得到在梅拉博的家人消息。她还指着身边一位女孩告诉记者,她的同伴不久前得知,海啸夺取了她的家人和一切。看着她近乎呆滞的目光和黯淡的神色,记者实在不忍继续追问详情,只是告诉她,现在全世界都在帮助受灾的人们重建家园。

  记者手记

  1月9日,我们取消了从班达亚齐返回棉兰的航班,计划延长在班达亚齐及周边地区的采访时间。

  上午9时,我们首先找到了在班达亚齐军用机场边的中国救援队驻地,对队员们进行了探访。

  在机场,我们看到有许多印尼国内和其他各国的媒体记者正在等待搭乘军用直升机,前往受灾最严重的梅拉博地区。其中,5位包着头巾的年轻女记者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一位叫尹德拉的记者告诉我们,她们来自雅加达的5家报纸、杂志、电台和电视台,将一同随运送救灾物资的运输机前往梅拉博采访。但是由于军用直升机不一定有足够的空间,前往梅拉博的时间也无法决定,她们只有继续在机场等候。

  在伊德拉的帮助下,我们在军方的候机名单上登记了自己的姓名。如果顺利,将能在10日上午搭上前往梅拉博的军用直升机,继续深入灾区。

  下午,我们赶回市中心继续拍摄受灾现场的照片,并参加了在班达亚齐联合国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班达亚齐新闻中心设在一座清真寺旁,并没有受到海啸的影响。这里也许是班达亚齐市惟一能够上网的地方,因此也挤满了各国记者。

  直到下午5时,我们在新闻中心好不容易才弄到电脑,准备往国内发稿。

  本报特派记者谢来张涛 印尼班达亚齐报道/摄影(除署名外)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