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二代”萌生城市化冲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07:46 潇湘晨报
“二代”萌生城市化冲动(图)
  在艰辛与劳累的背后,许多“新生代”建筑工怀揣着一个在城里安家的梦想。

  记者 殷 歌 实习生 朱辉峰 摄

  调查背景

  城市农民工问题是涉及未来50年中国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基本问题之一。从第一代农民工到第二代农民工,城市的生活越来越吸引他们,但种种原因又制约着他们。那么,他们面临怎样的困难?将如何发展?

  核心提示

  第一代农民工进城为生存,而“新生代”——第二代农民工进城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他们年纪更轻,受过更好的教育(一般是中学或中专毕业),“一直念书,没有务农的经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看到了一个普遍现象:打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所以更多地把外出务工经商看作是有出息的标志。他们普遍未婚,更希望继续留在城市,对家乡的认同感更多是因为对亲人的情感,对土地的依恋正在减少。他们,有更多城市化的冲动。

  从“生存”到“后生存”

  1962年出生在桃江县农村的胡志强,小学毕业后在家种地两年,又到村办厂当工人,其间先后干过装卸队的搬运工、制砖厂的砖工。1993年他在广东湛江的一个私人建筑队做架子工,现在长沙雨花亭一个工地做打桩工,一天能挣四五十元钱,除去生活必需开支外,剩下的钱他几乎都寄回了老家。很多年纪与胡志强差不多的农民工都有这样的想法:打算挣了钱就回老家,因为“城里的生活不适合我们”。

  民工潮年复一年。在农民工的队伍中,不断出现年轻的脸庞,“新生代”农民工多了起来。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更多地是为了“生存”,而“新生代”农民工则已经进入了“后生存”时代,他们为的是“生活得更好”。

  与第一代一样,他们打工是为了挣钱,但挣钱不仅仅为了糊口,而是谋求更大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城市的洗礼中,逐渐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打破城里人和农民生活观念和方式上的壁垒,融入城市的主流社会。

  “新生代”向往城市,希望能在城里买房,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这种愿望强烈而明显。“您想在城市定居吗?”本报此次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只有15%想在城市定居,40-50岁的则为21%,30-40岁的为37%,20-30岁的则上升到45%,20岁以下的高达61%。

  1970年出生的彭定华,1986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3年,收入较低,当时家里有6个人劳动,全家年收入仅1000元。看着外出打工的同乡每年春节都带着大把的钱回家,彭心动了。1989年后,他从宁乡家乡出来,到城里搞建筑,开始只是做小工、泥工,到1996年,他自己组建了一个建筑队,收入渐渐变得可观起来。他说自己一年的纯收入是2万元,但他的下属认为远远不止这个数。

  如彭定华一样,“新生代”的农民工“习惯外出生活”、“羡慕城市现代化生活”、“外出能够享受到现代生活”。28岁的何灿,从宁乡沙田到长沙以后,在很多建筑工地做过钢筋工,一直没回去务农。罗晓俊从老家邵阳高坪出来后,一直呆在长沙,虽然只是个挖土工,但他觉得比在家强。几年前,新化人彭时光在同乡的劝说下,决定“进城看看”,现在他已经打定主意,不管怎样都不再回农村,因为“城里人的生活比我们有意思多了”。

  “新生代”渴望读书

  农民工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往返,似乎已经形成定律。因为自身素质、经济条件、户口等原因,第一代农民工大都只是城里的过客,一半以上最后都回到了农村。“新生代”却想打破这种规律,希望能像城里人一样过日子。他们开始告别“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生活,寻求自身素质的突破。

  “我们不想一辈子抬轿子,也要尝尝坐轿子的滋味。”除了模仿城里人的生活,“新生代”农民工知道,知识和技术才能真正把他们抬进城市的殿堂。“您觉得学习文化知识重要吗?”本报此次调查数据显示,调查总人数的86%均认为知识是“重要”的。年龄越低,认为知识重要的人所占的比例越高: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79%认为知识重要,30-40岁、40-50岁两个年龄段的均为87%,20-30岁的上升为88%,20岁以下的人中,有高达90%的认为知识重要。

  “新生代”农民工(30岁以下年龄段)中,共有81%“很注重”或“比较注重”提高自己的技能、文化素质。而在30-40岁年龄段,这个比例降到69%,40-50岁降到61%,50岁以上的仅为56%。

  年龄的差异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待方式有着明显区别。第一代农民工认为,没有知识的人,只能挖挖土、搬搬东西,而有“知识”的人就可以砌房、调混凝土,挣比别人高的工资。他们觉得,知识就是手艺,就是技术。而“新生代”农民工则认为,知识有课本上的,也有在社会上学的,打工可以见多识广,积累知识。

  42岁的胡志强打算趁身体现在还硬朗,多挣点钱,过几年老了,就回家做点副业,“我这种年纪,学也来不及了,没什么用,重要的是赚钱,有没有知识倒不重要”。

  初中毕业的赖宽怀,打工已5年,从最初在建筑工地干搬运,到后来做电焊、修机车,现在已经掌握了好几门技能。“我看到什么新东西都想学一点。”以后他打算进工厂打工,学习管理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但另一个问题是,至于怎么学,他们还很迷惘,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赖宽怀谈到以后的具体打算时,显得很茫然:“以后做什么还没想好,走一步看一步吧,说不准的。”

  “想学习”是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强烈的愿望,当然更多的人还是想学好一门过硬的技术。“如果有机会,您最想学什么?”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专业技术”,达49%;其次是“创业致富的经验”,达18%;第三是“文化基础知识”,占13%;随后依次是“电脑或外语知识”、“管理知识”、“法律常识”、“时事政策”、“医疗保健知识”,另有6%的人表示“没有想过”。

  就农民工整体来讲,教育需求较以前有较大增长,40%多的人愿意自己出钱参加培训。计算机、创业上的致富经、法律知识等都已经进入他们学习的视野。但实际上的情况是:他们中有四分之三的人没有受过任何培训和教育。自身文化低、没有时间、培训费用高等因素制约了他们,还有一部分农民工“不知到哪里去读”。

  漩涡式向城市靠近

  57%的“新生代”农民工考虑以后的发展时表示,“要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进城打工以来,他们在收入、技能、交际能力、口才、文化知识等方面较以前有所提高,但认为自己能够在城里胜任其他工作的仅占44%,认为不能胜任的占18%,还有36%的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些认为能胜任其他工作的,也不外乎不同工种的类似体力活。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更希望能融入城市社会,同时他们也具备更强的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仍然彷徨在城乡之间,彷徨于“农民”和“工人”的身份之间,彷徨于工业化和农村的生存方式之间。有心摆脱出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但是没有一技之长,他们显得力不从心。他们期待城市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来,帮助他们缩小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差异。

  政府和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他们学习和培训,加强劳动、教育等部门的合作,使供需更好地得到“对接”。长沙市金盆岭街道芙蓉南路社区、天剑社区、开福区金霞社区等都先后办起了外来务工人员图书室或培训机构,让他们免费学习、看书。但因为职业的原因,他们常常是做了东家做西家,不断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

  24岁的水泥工林飞自打工以来,已经换了七八个工作,“打工是为了赚点‘本钱’,再就是为了‘学做生意’,所以我不愿意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1976年出生的李贤福,1992年便开始进城打工,先在石家庄的建筑工地做木工,后经人介绍,又到一家私营家具厂工作,随后又到北京、广东等地,去年来到长沙的建筑工地。按他的话说,“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哪里有活干,我就到哪”。

  广西宾阳县陈平乡的李冒田,1990年在桂林一家玩具厂工作,因工资低,之后她跳槽到服装厂,现在长沙一个建筑工地做饭、打扫卫生,住的房子又脏又破,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活紧老板就延长工作时间,“心里不满意,但没人敢发牢骚,等着来做工的人多的是,老板想炒掉谁就炒谁”。她只能安于现状,“虽然苦、累,但比在家里强”。

  他们村子里,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农民,进入城市后,他们的收入提高了,经济地位普遍上升,但大多数仍然从事着粗重的体力活儿。由于工作是临时性的,农民工们没有把自己当作城里人,也没有心理上的归属感,因此更换工作岗位对他们来说,是很自然、平常的事。

  他们在城市之间流动着,如漩涡一般,一圈圈打转,自身素质、技能一点一滴地积累着,生活方式逐渐潜移默化,经济地位慢慢上升,他们转的圈会越来越小,慢慢地向城市中心靠近着。(根据精确新闻惯例,文中对数据作了四舍五入处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