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人物的跨年度报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11:14 温州都市报
  他们或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或是来自异乡的新市民,也许没有轰轰烈烈,可能只有普普通通,但透过他们的梦想实现和未来憧憬,可以看到在温州这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里的平凡人生多彩生活―――小人物的跨年度报告2005年01月10日
小人物的跨年度报告(组图)
  郭恩玲(鞋厂老板):2005年最大的愿望是能在欧洲设立分公司,拓展欧洲市场,同时希望女儿学业进步。

  郭恩玲:拓展欧洲市场孩子学业有成34岁的郭恩玲是个典型的温州商人:十几岁就开始做生意,卖过皮衣、皮鞋。二十五六岁时与朋友合伙开鞋厂。几年前,郭恩玲来到阿联酋迪拜,销售温州鞋。

  2004年,是郭恩玲事业发展壮大的一年。去年6月,他出让了经营业绩良好的酒店,凑足资金创办鞋厂。

  2005年,郭恩玲在事业上最大的愿望是在欧洲设立分公司。郭恩玲说,到迪拜经商的温州人越来越多,必须发展新市场。而欧洲市场是他最看好的。由于郭恩玲拥有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很多亲朋好友,设立分公司一事进展很顺利。

  郭恩玲对2005年最大的担忧是招工问题。他的厂里有300多名工人,“去年招工特别难,希望2005年会好些。”他说。农历岁末,郭恩玲早早结算好工资好让工人们回家过年,想想平日里对工人生活、工作也很关心,相信工人们还会回厂里继续工作。

  郭恩玲与大多数的温州商人一样不安于现状,尽管他现在的事业做得挺红火。有了奋斗目标,人生才有乐趣,郭恩玲说。去年,郭恩玲14岁的女儿上了市区一所重点中学,“孩子成绩不错,对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学好英语。”他对孩子的未来及自己事业的发展都寄予希望。
小人物的跨年度报告(组图)
  李伟(温州外代报关行职工):2005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把他的字画古玩等收藏品拍成照片制作成小册子,与他人分享。

  李伟:会会业界前辈取些真经回来李伟是地道的市区人,现在温州外代报关行工作,普通的上班一族。李伟业余时间通常都在捣鼓自己收藏爱好。李伟夫人在一家公司上班,他们有个3岁的儿子,活泼可爱;一家人住在市区桃源居9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走进李伟15平方米的书房,给人一种拥挤的感觉,大部分空间都被他的藏品所占据:字画、石头、古玩等。

  “别看我只有40岁出头,搞收藏也快30年了。现在主要搞金石和字画收藏,以前完全是弄着玩的,近年来才把收藏当正业。”

  李伟展示了他的宝贝——一方青田“封门石”印章。据他介绍,这是金石名家方介堪先生送给其父亲的。他说,直到2004年才把自己所有的藏品整理了一遍,分门别类,做了档案。

  2005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把自己的收藏品拍成小册子,让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收藏成果。他说平时上班太忙了,抽不出时间,希望在年休假的时候到杭州、北京走一走,会会金石界的前辈,并作一些交流,也为出自己的集子取一些经回来。
小人物的跨年度报告(组图)
  刘爱民(外来舞狮师傅):2005年的最大愿望,就是期待换个行当,谋求更大发展。

  刘爱民:期待换个行当谋求更大发展在200多万来温务工人员中,刘爱民只是普通一员。他拥有10对绸狮子和3个固定的“舞狮伙伴”,过着闲散、收入相对稳定的生活。

  在他的租住地,记者看到,这个40多平方米的狭小空间,摆着很多广告条幅、绢花等,还有锅碗瓢盆、煤气灶、床、小孩玩具等,显得很凌乱。他带领记者参观了他的仓库,这里存放着他的“吃饭家伙”——绸狮子。

  刘爱民今年31岁,是湖北省恩施市人。他1997年来温州,先是靠替别人打短工赚钱过日子。后来他和哥哥看到温州每天都有不少人结婚,而结婚时舞狮子可以增添喜庆气氛,和哥哥一合计,兄弟俩花了两万多元钱置办了10对绸狮子,找了3个固定的“舞狮伙伴”,开始了他的“舞狮生涯”——每舞一场一般收入100元钱,给这3个人每人15元,其余算自己的,不过自己得带上赠送气球之类什物。

  2004年,刘爱民的舞狮生意比较稳定,一家婚庆公司把他纳入“长期客户”行列。忙不过来便叫上自己的老乡来帮忙。他说:“淡季时一个月才舞50来场,旺季则一个月可以舞百来场。”

  问起2005年的愿望,他说,眼下同行竞争也蛮激烈。他想再搞一段时间后就转行,谋求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但真要不做这一行,心里还是有些舍不得。
小人物的跨年度报告(组图)
  郑建州(市区低保户):2005年的最大愿望,就是女儿不要再发病,一家人平平安安。

  郑建州:女儿不再发病平安比啥都强享受政府低保的温州市民中,郑建州的家庭生活算不上最困难,但他朴素的人生愿望由不得不让我们为他一家祝福。

  今年51岁的郑建州是市区人,原来在市区一家工厂上班,老婆在一家商店上班,上世纪90年代,由于单位效益不好,夫妻俩都下岗。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现在宁波一所高校就读,18岁的女儿患病需要常年吃药控制病情。

  下岗后,他和老婆在洪殿菜市场开了一家小店,卖点油盐酱醋,日子也还过得去。可天有不测风云,5年前郑建州得了重病,他只好变卖家产,为自己和女儿治病。现在他的身体倒是没什么大碍,可女儿一旦发病,每次都要花比较多的钱,4年来,已经发病3次。现在他们借住在妻子弟弟家,儿子的学费由亲友资助,女儿治病就得借钱。

  “去年最高兴的就是我老婆拿到了退休工资,每个月有620元,加上政府每月给我们278元的低保补助,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小店生意不好,但不做生意就更没有生活来源。”

  “今年的最大愿望就是女儿不要再发病了,一家人平平安安就比什么都强。”老郑说。 本报记者 刘彩玲 汤琰琰/文 陈侄辉 郑之越/摄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