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支中国卫生救援队离泰回沪(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14:30 海峡都市报 | ||||||||||
本报讯1月9日上午7点45分左右,首支中国卫生救援队15名队员回到上海。这支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六人民医院、中山医院的医务人员组成的卫生救援队经过在泰国普吉岛灾区的艰苦工作,受到了泰国政府、灾区人民和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的高度评价。 2004年12月30日上午,卫生部致电上海,要求迅速组建卫生救援队赴印度洋海啸灾区开展救援工作。12月31日凌晨,第一支卫生救援队飞赴泰国。在上海卫生救援队9日回国前,领队潘启超、队员吴立明、唯一女护士郑吉莉向记者讲述了赴泰救援惊心动魄的240小时。 记者:潘领队,上海15名优秀队员赴泰,在37℃高温下,进行为期10天240小时救援,给泰国人民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中国上海救援队领队,你们非常出色! 潘启超:泰国很美,尤其是海滩,但遭遇特大海啸,大面积伤亡和破坏令人不可思议。我们在10天内走遍泰国重灾区之一普吉岛,重点在攀牙府救灾点帮助当地救援人员进行抢救,队员们表现非常干练、敬业,所以整个救援工作进展非常快。目前,攀牙府尸体处理已进入最后阶段。 记者:作为中国首支救援队,你如何评价这次行动? 潘启超:我们是在海啸发生后最快抵达泰国救援现场的中国队伍,非常自豪和骄傲,也为我们今后进行救援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何快速出击、合作救援,得到不少启发。 记者:在现场救援时,此次海啸中受伤最大的是什么? 潘启超:受伤最多的是外伤,由于海啸非常厉害,10米高巨浪,冲击范围非常大,人在水里根本无法自己控制,所以外伤较多。 记者:在普吉岛海滩救援时,几乎所有人都拎着口袋,搬运垃圾,抢救伤员,非常令人感动。 吴立明:的确这样。我们在普吉岛巴东海滩进行义诊时,许多泰国人、外国游客都出动了,有的手里拎着口袋捡垃圾,有的帮助整理冲毁的酒店和度假小屋,有的寻找遇难游人,每个人都自愿行动,而且行动很快,一天一个变化,所以救援工作非常迅速。 记者:泰国气温很高,救援是否很有难度? 吴立明:在普吉岛期间,每天白天最高气温均在35℃以上,连续待上几个小时之后就会晕倒,气温高给救援增加很大难度。一是遇难者尸体容易腐烂,一是救援卫生条件容易遭破坏,在攀牙府难民营,水源敞开,水中消毒药品出现挥发,就差点遭破坏,瘟疫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目前救援中,你觉得泰国人民最需要什么? 吴立明:我觉得,泰国现在最需要是重建! 泰国人非常团结,遇到特大遭难后,上下心很齐,整个人员救援工作已一周左右基本完成,现在已进入重建阶段,在普吉岛重灾沙滩边,许多被冲走的度假村、酒店、小商店等都开始重新砌房子、整理场地等,泰国人民也特别乐观,相信他们一定能迅速战胜灾难! 记者:唯一女队员赴泰救援,你非常坚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郑吉莉:到达普吉岛之后,我第一次走进真实的遇难现场,在攀牙府难民点,许多尸体堆积在那,与报纸、电视上看到的感觉完全不同,非常震撼,而且很难熬,这让我学到很多,救援其实很真实。 记者:出现大灾难之后,你觉得当务之急是什么? 郑吉莉:当务之急除了救援重建之外,还有心理疏导和心理救助。一是信息的及时沟通,让人最快了解进展,消除恐惧,一是进行心理咨询和救助,帮助更多人摆脱海啸阴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