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民间文化遗产渐被尘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19:21 新华网 | ||||||||
新华网太原1月10日电(记者胡靖国、原碧霞)山西省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的省份,其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但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有些文化遗产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保护,正渐渐地被历史尘封。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是山西民俗的真实写照。丰富的民俗活动中蕴涵的却正是民间美术的精粹——千姿百态的面塑,朴拙传神的剪纸,出神入化的皮影……它们既古
作为吕梁市财政收入最高的孝义市,过去是传统民间艺术保护较好的市。然而,由于投入不足,一些比较独特、深受大众喜爱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境地。山西省孝义市必独村66岁的老艺人武海棠,是孝义皮影戏的一位七世传人,他的戏班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皮腔皮影民间表演团体之一,但现在已皮影入箱,鼓乐入库。 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馆长朱文告诉记者,博物馆是他父亲当馆长时修建的,已多年没有大修。皮影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现在会制作皮影的寥寥数人,他的几个学生因为“无法解决编制问题,现在都在外面打工,给人当服务员。”记者看到,博物馆旁边的木偶皮影学校里教室破旧,成了仓库。破败的木门与躺在地上肮脏的木偶仿佛向记者诉说着它们的凄惨现状。 “吕梁是一个民间文化艺术的资源大市,民间文化艺术的原生态保存的比较好,民间文化资源没有被破坏,有面塑、剪纸、皮影等,门类品种很多,并且有很多属于稀有品种。”吕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靳佩荣告诉记者。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随着一些老艺人的相继离去,它们也正在慢慢地遗失。(完)(责任编辑:罗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