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极冰盖顶点只剩不到50公里 中国科考队发起最后冲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3:11 都市快报

  南极冰盖顶点只剩不到50公里中国科考队发起最后冲击队员已做好此去不复还的心理准备在茫茫冰盖上艰难行进29天后,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目前已经抵达距中山站1200多公里处,接近了南极冰盖“不可接近之极”———冰穹A,距冰盖最高点“可能不到五六十公里”。就地休整、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后,他们将向最高点发起冲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惠根昨日说,虽然前面的路都是没有走过的,充满了未知数,但冰盖的海拔高度变化已不是很大。尽管考察队员的身体和机械长时间处于低氧低压环境下,但成功仍然有一定把握。
“最高点需要寻找。”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秦为稼说,南极冰盖最高点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山峰”,而是比较平坦的冰丘,科考队要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实测后才能确定,“为此,科考队要做好几条纵横交错的测线。也许要花几天的时间,才能判断自己是否最终成功‘登顶’。”国家海洋局极地办昨日收到的最新传真显示:冰盖队目前所处位置的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34.3摄氏度,“天气晴,风力2-3级,车辆、人员状况良好。”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海介绍,此次中国科考队派遣了一支由12名科学家和一名医生组成的考察队,对中山站到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沿线进行为期70天的系统科学考察。考察队自去年12月12日从中山站出发,到现在为止已经在沿途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考察。考察内容主要包括:从中山站到“冰穹A”共1300公里沿线进行冰川学、测量学、气象学和气候学及其他方面的考察,以及进行数据采集和采样工作。

  克服困难

  在冰盖上行进 不能不靠运气

  一直是坡路

  第一天只走了30公里

  冰盖队的出发日期是2004年12月12日。下午6点,13名队员和4辆雪地车离开了中山站。此后的一天,他们走了30公里,不到计划行程的一半。但因为中山站位于海拔100米左右,冰盖队从出发开始就一直处于爬坡状态,所以,对于第一天的成绩,队员们仍然认为是开了个好头。

  在冰裂隙区域里行进

  像是走在冰做的筛子上

  12月22日,一整天,冰盖队都在冰裂隙区域里行进。用他们的话说,像是走在冰做的“筛子”上,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恐惧笼罩着整个车队,一切行动都变得谨小慎微,即使是下车伸展一下筋骨,也必须带上一块木板。人要踩在木板上,以减少脚对冰面的压力。14点左右,危险终于出现了。一辆雪地车终于将一条冰裂隙碾成了大洞,它晃晃悠悠地开过去了,有惊无险,但随后的车辆就需要迅速调整方向了。一切来得过于突然,坐在后面打盹的机械师盖军衔听到了队医的叫声,他翻身起来,冰洞就在眼前了。根据经验,盖军衔立即大喊:“刹车!”队医迅速向左打轮,雪地车在距离冰洞不足一米的地方停下了。这是一个宽半米、长4—5米的冰洞,边缘冻雪很薄。

  遇上最可怕的“地飘雪”

  只能靠卫星来定位

  23日,冰盖队还没有走出冰裂隙区,南极冰盖上最可怕的“地飘雪”天气又开始了。一时间,周边的一切都被掩盖在了冰雪里,冰盖表层上的积雪被卷上了天空,并形成了屏障,稍有距离就很难看清楚。在冰盖上行进,最怕的就是遇到这样的天气。第一辆车上的队员根本看不到冰面,他们只能靠卫星定位系统来指示方向,而驾驶员也只能靠感觉寻找安全的路线。

  车辆出现高原反应

  扔了40桶油料减轻负载

  24日,冰盖队车队进入了海拔2800米的地带,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明显减少,油料因为得不到充分的燃烧,雪地车开始大量排放黑烟,动力也开始下降。最先出现“反应”的是机械师徐霞兴驾驶的车,从下午开始,发动机就持续高温。盖军衔建议发动机的水温要保持在90℃以下。另有一辆车的“反应”最剧烈,一路上,它不停地发出老人般的咳嗽声。因为缺少动力,其颠簸也比往常剧烈了许多。两天后,冰盖队形成共识,车辆出现了“高原反应”,必须再次减轻负载。其实,从中山站开始,队员们已经在沿途留下了40桶油料。这一次,他们经过严格的计算,决定再留下14桶燃油、8箱航空餐。而此时,他们也做好了此去不复还的心理准备。

  冲顶前做集体检查

  队员的血压普遍偏高

  1月6日,冰盖队到达了距离中山站1128公里的位置上,决定队伍休整一天,这是冰盖队自出发以来的第二次休整。上午10点,队医童鹤翔开始给队员们检查身体。进入冰盖以来,他已经给大家进行了三次体检,但并没有把详细检查情况通报给大家,而每次他只是说都还不错。可事实上,大家的血压普遍偏高。机械师们比以往更加细致地检查了车辆。几天前,雪地车陆续出现供油不足的情况,甚至中途熄火,但始终没有找到原因。机械师们只好期盼通过细致的保养,让车辆挺到最后一刻。7日,冰盖队开始冲顶了。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后方没有再得到他们的消息。

  意外发生

  一队员因高山反应严重离队

  抵达海拔4033米处

  出现心绞痛

  科考队队员、机械师盖军衔因出现严重高山反应,于北京时间1月8日经过国际救援离开冰盖队。北京时间1月7日23时30分(以下均为北京时间),冰盖队抵达南纬79度57分44秒、东经77度20分15秒的位置,海拔4033米,冰厚2500米,气温零下32.5℃,距离中山站1204公里。由于队员普遍出现高山反应,考察队就地宿营。此前,盖军衔感到胸闷,血压出现过低现象。经随队医生诊断,并与第21次南极考察队队医裴福余分析认为,盖军衔极可能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即心绞痛。

  美国极点站出动飞机

  搭载医生前往救援

  随着盖军衔病情的发展,1月8日凌晨1时30分,领队张占海与位于南极点、距离冰盖队1000公里的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取得联系,鉴于盖军衔病情紧急,具有一定的危险,正式请求美方紧急救援。美国极点站随即出动一架飞机,搭载医生前往救援。截至8日15时,盖军衔病情稳定。他将于1月10日乘美方航班前往南极麦克默多站。如果麦克默多站当地的天气良好,将从那里飞往新西兰。盖军衔的病情受到了国内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关部门表示将全力以赴进行救援。

  老盖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盖军衔离开冰盖队后,其远在厦门的妻子王嫣明鼓励他:“老盖,你虽然不能登上南极高点,但我们还是为你感到骄傲!”这是盖军衔第三次出发去南极考察了。“以前我也曾经反对过他去南极,因为他年纪越来越大,现在都50岁了,而且身体逐渐变胖,胖的人在南极那种地方心脏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是老盖会经常告诉我:国家需要我,你怎么能让我逃避呢?”王嫣明现在很支持老盖,她希望丈夫这次能够早点好起来,再投入到南极科考事业中去。

  新闻链接

  进入冰穹A科考在国际上是首次

  南极大陆98%的面积被平均厚度达2450米的冰盖覆盖。冰穹A是冰盖上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也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气候条件极端恶劣,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南极一共有4个主要点: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南极点和磁点上均已建立考察站,冰点———全球最低气温也已被测量,仅剩下海拔4083米的冰穹A最高点未被涉足。国际上迄今也没有直接从地面进入冰穹A展开过系统的科考活动。1996年至2001年,我国成功组织实施了4次中山站至冰穹A的内陆冰盖考察。(新华社、北京青年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