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穹A北高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4:24 杭州日报

  这是人类首次进入该核心区域过程和结果都是划时代的北京时间9日22时15分,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李院生队长一行成功“登”上卫星遥测标志的南极内陆冰盖冰穹A的“北高点”,所在位置为南纬80度22分51秒,东经77度27分23秒,从而标志着人类首次抵达南极冰盖冰穹A核心区域。利用手持GPS初步测定,“北高点”海拔高度为4083米,距南极中山站1250公里。根据卫星遥测数据,南极内陆冰盖有两个相差10多公里的“高点”———北高点和南高点。“现在还不能判断北高点是否就是最高点,冰盖队今天还要到南边那个点去,
测完以后才知道究竟谁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魏文良说,“南极冰盖最高点就在科考队身边,他们要在几十公里范围内寻找。换句话说,就是最迟到明天,最高点的‘谜底’就能揭晓。”“由于南极冰盖核心区域的海拔高差已经很小,某种意义上说,这已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冰盖的‘最高地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秦为稼解释说,中国人能够抵达如此人迹罕至的地方,已是人类探索地球奥秘的一次伟大实践。“过程和结果都是划时代的,是全人类的一个世界级的一次事件。”

  冲刺前打来电话

  “还有2小时他们就登顶了!”9日晚8点,记者打电话到此次南极科考队员、冰川学家孙波上海的家里时,他妻子王秋侠兴奋地告诉记者。5分钟前,孙波在电话里,就是这么说的!自从2004年12月8日,13名队员和4辆地车离开中山站,向冰穹A出发后,差不多每隔一两个星期孙波都要通过卫星电话与家里联系一下。不过这个电话很昂贵,每次一般只能很简短地报一下平安。王秋侠和上初一的儿子主要通过央视节目了解前方的最新消息。

  艰难走出“地雷阵”

  1992年到过南极的杨惠根告诉记者说,这更是一次危险之旅。冰裂隙,极地考察途中一大“杀手”。冰裂隙有半米以上宽,数十米到数百米深,似一张隐藏在冰盖下的“巨口”,会在顷刻间吞没生命。12月22日前后,科考队就遇上了冰裂隙的“地雷阵”。大伙儿一个个牵着绳子行进,万一有人跌入冰裂隙中,其他队员可以起到秤砣作用,将他拽上来。宿营时,先用冰雷达探测一个安全区域,然后用绳子围起来,所有队员必须在这个范围里活动。跌跌撞撞,走出了“地雷阵”。白化天气是科考队遭遇的又一危险。白化天气,就是气流把冰盖表面粉粒状积卷上半空,四周“白雾”稠得搅不开,东南西北认不清。人、车都仿佛跌进牛奶里。这时候,最安全的应对是停止前行,直到白化天气彻底过去。可科考队没这么做,继续以每天70-80公里的速度前进———决不能影响登顶。行进全凭GPS定方向,地车在“牛奶”中摸索了整整两个小时。机械故障也是行进途中的拦路虎。行至距离中山站500公里处,一辆地车“罢工”了。科考队只能弃之不用,三辆车继续行进。行驶了长长一段路程后,意外又发生,拖在车后的一个橇坏了,上面装有工作舱、食品、器材等。怎么办?只能走回头路,找到那辆被弃用的地车,把车后的橇换下来。要换橇,先得把上面装的集装箱全卸下来。高原、严寒,说话都喘,更别说搬运沉重物品了。这番折腾,让队员们多走了100多公里,多花了两天时间,耗费了大量精力。

  两只苹果过生日

  在科考队员眼里,艰苦的极地生活同样美好。王秋侠告诉记者说,2004年12月20日,是孙波39岁生日。科考队员在狭小的生活舱里为他举行了生日宴,13条汉子挤在桌边,一只小小蛋糕上,红色烛光摇曳。孙波还收到了礼物:两只苹果,一根胡萝卜。这是三位队员省下的———考察队顿顿都是吃解了冻的航空餐,每人每天配给一个苹果或一根胡萝卜,那是最珍贵的美味佳肴了。

  南极只相信体重

  冲顶前,记者采访了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队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颜其德。问:我一直有一个疑问,许多媒体把冰穹A称作“南极最高点”,但据我所知,南极最高的山峰文森山海拔有5140米,而冰穹A最高点只有4000多米。答:完整的说法,冰穹A是“南极冰盖区域最高点”,就是说冰加陆地一起,在南极海拔最高。文森山顶是没有冰的,都被风吹跑了。打个不确切的比喻,南极大陆好比一个人的头,戴了一顶冰川帽子,冰穹A就是头顶。文森山是头上鼓起的包,比头顶还高,把帽子也顶破了。问:这个最高点没人去过,具体方位怎么确定呢?答:卫星遥感地图啊,可以精确到具体的经纬度,误差只有几厘米。问:到这样一个地方考察,意义在哪里?答:冰穹是冰盖冰芯钻探的最佳区域,对环境监测、大气与气象变化信息等研究有重要作用。考察冰穹A,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南极内陆建立科考站选址。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南极科考站,包括我国的中山站和长城站,都在南极海岸线附近,只有美国的阿蒙森站和俄罗斯的东方站,深入南极腹地。一旦中国在内陆建立了科考站,就意味着我们的南极科考进入了世界第一梯队。从首次出征南极,到1997年首次大规模冰盖考察,再到今天冲击南极冰盖最高区域,20年,中国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极地探索之路,这是以祖国的强大为后盾的。走向南极,是综合国力的显示,更是在这个国际激烈争夺的新领域,为后人留下一席之地。问:题外话,要当一个极地科考队员,有什么条件?答:保持体重三位数。南极风大着呢,风速每秒100米,有一次我差点被刮到海里去。南极不相信眼泪,只相信体重。开个玩笑。南极是暴风的故乡,世界的寒极,坚强的体魄,是一个科考队员最重要的条件。(新华社解放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