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共饮一江水社区对对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5:24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本报推出的东西社区峰会召开在即,为了展示成都和南京两个城市不同的风采,本报即日起推出系列城市对话,比如成都眼中的锦江VS南京人眼中的秦淮河,比如成都人打麻将的“麻辣风格”VS南京人打麻将的“侠士风格”,比如成都社区居委会大妈眼中的成都人VS南京居委会大妈眼中的南京人……通过两地人物、风景、事件的碰撞,来体验东西两地各异的性格文化。只要你是地道的成都人,只要你很熟悉成都,都可联系本报社区大联盟,想出新点子、提出新话题,用社区人的眼光、用社区人的故事畅所欲言对话南京!

  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生命;河,有了诗意就有了灵气。一条河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南京的秦淮河、成都的锦江,一直是两个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点,也一直是两地市民关注的焦点。共饮一江水的南京市民吴琦和成都市民张延清今天主动来到我们论坛,聊起了两条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东部———吴琦:1959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专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目前是南京高校绿色石头城社团的名誉顾问。

  西部———张延清:70岁,从小居住在府南河边上。1992年府南河改造拓宽时,迁到新区居住。

  秦淮河一条生命的河

  吴琦:秦淮河是南京城的母亲河,传说秦始皇凿方山引淮水而成,所以称为秦淮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横贯南京城,曾托举起南京的繁华,承载着这座六朝古都政治军事、诗酒风流、文化艺术与市井商贸。南京人对秦淮河的情感是复杂的。秦淮河过去是南京人的骄傲,有“桨声灯影连十里”的胜景。我1953年第一次到南京时看见它时,河水还清澈,两岸居民还能在河里洗锅刷碗。如今的秦淮河水质越来越差。市民提起这条母亲河来,往往也是眉头直皱。

  我一直在关心着这条河流的命运,这两年有关秦淮河治理的消息也不断地从媒体上发布出来。我衷心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重新见到清澈的秦淮河水。

  扬子晚报实习生耿明健记者朱昕磊

  濯锦之江一条诗意的河

  张延清:府南河应该叫锦江,其传承着这条母亲河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记载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时代步伐。其来由要追溯到西汉时期,蜀国(即成都)的织锦天下闻名,而蜀锦的亮丽则只有这条河的水能洗出来,由此取名“锦江”,有内外两条江,内江称为府河,外江称为南河,仿佛两支

  长手臂环绕着成都,像母亲一样哺育着成都人。

  我还记得小时候在水里嬉戏玩水的情景,当时,锦江水清澈见底,清得可以看到鱼儿在游,岸边美丽的垂柳枝条随风起舞,不时透出鸟儿清脆的啼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的就是锦江风貌。择水而居的人则穿梭岸上木制的低矮棚、吊角楼以及挂满月牙的小酒肆,情致好时,直接取用清澈的河水泡上一杯盖碗茶,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聊聊天品品茶,真是不亦乐乎!到了民国时期,这种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古朴古韵开始逐渐褪色。到上世纪50年代,传统工业日渐兴起,府南河也逐渐受到污染,水质变坏。不少人干脆称府南河为“腐烂河”。政府1992年开始改造府南河,府南河的污染逐渐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开始好转。

  我现在挺喜欢晚饭后去河边走一走,看一看倒影在河水中的霓虹彩灯、时尚楼宇,追忆着原先岸边的吊脚楼、挂满月牙的小酒肆,如果说记忆中的锦江是“濯锦女子”,那如今的锦江则是“现代女性”。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石莉芳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