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近半人有病不看 五原因致看病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7:07 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据新华社电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10日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说,近20多年来,中国卫生事业规模空前扩大,但卫生事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相当突出,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

  三大矛盾和问题

  首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高强说,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以及严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高强说,近两年来,中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建设,完善应急预案,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式、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都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而且越到基层越薄弱。”

  其次,重大疾病的流行蔓延仍在严重威胁公众健康。高强说,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肝炎等传染病目前在中国流行广、患者多,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此外,慢性非传染病,如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日益成为威胁公众生命的主要“杀手”。

  第三,“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高强引用卫生部不久前公布的数据说,中国有约48.9%的居民有病不去就诊,29.6%应住院而不住院。

  五大原因致看病难

  高强指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医疗资源总体不足。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群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真正改变,不少群众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也加大了经济负担。

  三是医疗保障覆盖面太小。我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

  四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近8年来,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人民群众经济负担沉重。

  五是政府投入不足。在目前的卫生总费用中,大约有60%靠居民自费,25%靠集体负担,政府投入仅占15%。

  高强说,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逐步缩小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是卫生部门的重大职责。2005年,中国将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疾病防治、农村卫生及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最大困难:人才缺乏

  高强表示,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人才。因此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为2005年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高强在2005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说,卫生人才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医疗卫生单位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不少单位的领导拥有专业技术优势,缺乏经营管理和统筹协调的经验;二是公共卫生领域缺乏懂疾病预防控制、善卫生监督执法的专业人才;三是农村和社区缺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人才。

  高强说,人才缺乏的状况,不仅影响当前工作,也影响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卫生部门要把加强卫生人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加强管理型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加快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

  此外,2005年卫生工作需要抓好的重要环节还有以下五点: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加强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和经费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视卫生发展规划工作;加强卫生行政能力建设。

  新闻链接

  吴仪对卫生工作作出批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近日在2005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上对卫生工作作出批示。

  吴仪指出,2004年,全国卫生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服从大局、恪尽职守、团结奋斗、努力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公共卫生建设、重大传染病防治、农村卫生工作、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和纠正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要看到,卫生工作的现状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

  公共卫生体系还不够完善,防止重大疾病流行蔓延的任务非常繁重,改变农村卫生落后面貌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