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添铁证 国人记录大屠杀日记将公开(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7:55 新华网 | ||||||||||||
1月9日,记者从南京市档案馆获悉,珍藏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3年之久、第一份由中国人写作的记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日记——《程瑞芳日记》将在2005年全部公开,为佐证侵华日军犯下的历史暴行又添加了一份铁证。 《程瑞芳日记》于2001年12月初在整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女大)零散档案时被发现(又称《首都沦陷金校留守日记》),是首次发现的中国人以亲历见闻形式记录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日记。该日记作者程瑞芳女士是武汉人,时年62岁,系当时南京国际安全区第四区(金陵女大难民所)卫生组组长、中方负责人之一。程瑞芳日记记录自1937年12月8日起至1938年3月1日止,正好是抗战初期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全城大规模屠杀的时间。程瑞芳日记与已经公之于世的外籍人士所著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及《东史郎日记》互相印证,堪称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又一重要铁证。其全部日记将在2005年内公布。 曾赴远东法庭控诉日军 据档案馆资料载,1937年8月15日,日寇轰炸南京时,为了应付紧急事件,当时金陵女大的吴贻芳校长成立了紧急委员会,程瑞芳是其中一员。日寇攻占南京前夕,程瑞芳与魏特琳、陈斐然组成了三人非常委员会,留守学校,建立金女大难民所。程瑞芳协助魏特琳进行收容、保护妇女儿童的工作,成为魏特琳最主要的工作助手。据史料表明,程瑞芳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曾远赴日本,在远东军事法庭上作证。这个出证材料在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档案中有记载。在金女大零散档案中发现的程瑞芳填写的英文履历表,也提到她曾到过日本。据金女大的老校友回忆,程瑞芳在1952年院系合并后离开南京,在武汉居住。1964年,为圆程瑞芳想回金女大看看母校的心愿,吴贻芳校长还自己出资邀请程瑞芳重游金女大安全区,以此庆贺她的90岁生日。 2001年12月,在南京发现《程瑞芳日记》后,从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专家们十分重视,称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原始档案资料”。 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孙宅巍表示,近年来,国内外对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有长足的进展,但前期资料与后期资料(如审判战犯调查资料)、有关安全区的中国资料与外国资料相比,前者都亟待发掘。现在程女士日记的发现和公布,正好弥补了上述两个方面的不足。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连红博士表示,程瑞芳日记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一个难民所情况的日记,其证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充足性都非常强,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日记内容摘录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下午2时,日兵由水西门进城。今晚有人跑到学校里,来得不少。日兵跑到他们这(家)里,要他们走,因为〔日本〕兵要睡〔觉〕。跑出来的人都是空手……这些人骇〔吓〕死了……我辛〔心〕酸了,真是凄惨,不知明天还要闹出什么事情来。” 12月17日: “今晚拖去11个姑娘,不知托(拖)到何处受用,我要哭了,这些姑娘将来如何?……” 12月18日: 这些日本兵“猖狂极了,无所不为,要杀人就杀人,要奸就奸,不管老少。有一家母女二人,母亲有60多岁,一连三个兵用过;女儿40多岁,两个兵用过,简直没人道……现在(安全区里)大约有九千多人了,外面的走道上睡了人,如同沙丁鱼在盒子里。” 12月29日: “今日在此登记男人,把全城的男子都弄到此地来登记。留下一些年青(轻)人是他们所疑心的,(让)这些女难民出来承认是他们的父兄、丈夫或亲戚。有一个老太太有胆量,出来认了三个人,其实她也不认得他们,就是要救他们。有一个年青(轻)女子也出来认,说是她的哥哥,回来里面换件衣服,又出来认她的亲戚,此人真是可佩……现在日兵清理街道,把死人埋下土,或是烧,街上的死人太多了。”(《南京晨报》/文并图)(责任编辑:单长虹)(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