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发言人制只是信息公开的第一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9:24 沈阳今报

  毛飞

  去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布了62个国家部委75位新闻发言人的姓名及联系电话。但是,记者们发现,要想按照国新办提供的联系电话采访到那些身居要职的新闻发言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原来该怎么采访,现在还是怎么采访”———现状与国新办要求的“任何时候都面对媒体”相差甚远。(1月10日《新京报》)

  媒体难以联系到新闻发言人、政府当初“任何时候都面对媒体”的承诺无法兑现,这必然导致政府新闻发言人的社会认同度下降。从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新闻媒体对现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的实施效果不甚满意。笔者认为,媒体对无法联系到政府新闻发言人不满意,这一方面表明初露头角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尚不完善,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期望值过高的表现。

  自2003年1月北京市要求局级以上单位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以来,从地方政府到中央部委,新闻发言人纷纷登台亮相,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一年多来,新闻发言人制度得到政府与媒体的高度赞誉,人们将这一制度视为构建透明政府、实现信息公开的关键性制度安排;因此,我们对这一制度冀望甚厚,一旦发现新闻发言人制度无法解决“采访难”的老问题,难免大失所望、满腹微词。

  然而,我们应该知道,新闻发言人制度只是实现信息公开的第一步———而并非关键的一步。在构建透明政府、实现信息公开、维护公民知情权方面,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确有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相当有限。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任命或指定的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中层以上的负责人),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的制度。从传播学意义上讲,新闻发言人制度固然是媒体获取政府信息、公民伸张知情权的途径,但其更是政府依据自身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有选择地公布信息、设置政策议程,进而影响媒体议程、设定公众议程的行为过程;通俗来说,也就是一种政府引导与控制社会舆论的制度安排。正如某些学者所指出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下,政府依旧掌握着“说什么”“说多少”的主动权,依然存在信息垄断的问题。

  要成功构建透明政府、实现信息公开,关键在于平衡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权力;如果政府一方始终处于信息发布的主导地位,公众的知情权就难以得到真正、持久的保障。新闻发言人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主导信息发布的权力格局,自然不是实现信息公开的关键性制度安排。

  因此,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过于在意政府“任何时候都面对媒体”承诺的落空,我们本就不必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抱有过高的期望。我们应该明白,构建透明政府、伸张公民的知情权,最关键的步骤是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则与有力的司法审查体系。事实证明,立法约束与司法审查是终结政府垄断信息、平衡政府与公民力量对比的不二法门。因此,当我们欣喜地看到政府信息公开迈出了第一步(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之后,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意识到,通向透明政府的主路尚未打通,未来的任务依然艰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