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棚板街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09:37 开封日报

  开封龙亭东侧与阳光湖之间有东西棚板两条街。这两条街因地下架有棚板而得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棚板是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要在这里架棚板?在人们心中却是个未知数,至于棚板下面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则更是古人留给后人的一个谜了。

  棚板重见天日

  上世纪70年代,东西棚板街地下排水管道先后整修改造,在清除原有排水管道和下挖检查井(俗称窨井)时,发现了原来铺在地下的棚板。当时街心全被挖开,挖宽在两米以上,挖深接近两米,挖出的土就堆在街道两旁,每隔40米有一窨井。发现棚板后,很多地方都被清理了出来,作者之一郭晓福就曾在东棚板街小学(今一师附小)大门东10多米处下到沟底察看。古人的棚板一块挨着一块整齐地排放着,根据目测距地面约2.2米。每块石板长两米多一点,宽40厘米至45厘米,厚度10厘米至15厘米。撬开棚在上面的石板,下边是一条近于方形的地道(或称涵洞),宽近两米,两侧是用石条砌的石壁,高度也在两米上下,沟底有40厘米至50厘米厚的污泥,个别地方还有积水。清除这些污泥后,下边是硬土层,个别地段的石壁有毁坏现象,用砖重新补砌过。西棚板街挖开的时间比东棚板街要早,据目睹者说,地道的侧壁有石条,有砖砌。砖砌部分比东棚板街多,从西棚板街西口地道继续向西(稍斜)——马府坑街延伸。地道口究竟在何处,因未向前方施工,没有探明,应该是距离龙亭东湖不太远了。联合街9号院大门下现埋有一块当时挖出来的石棚板,长2.08米,还有两块断板(一块长1米多,一块长80厘米),水车胡同5号院也有一块断板,不太规则,估计是石壁板。一师附小大门正对面联合街北口路西,一公厕进口处有一垫脚石,长1米多,宽41厘米,厚10厘米,据说也是当时从地下挖出来的,其宽度和厚度也确实和当年挖出的石板一致。但有人说它不是棚板,而是一块石碑,可惜碑面已被踏平,是不是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的什么字,已经一点儿也看不出来了。按理讲,这么大一个工程,是应该有块石碑记述其事的。

  关于棚板街的传说

  就在挖开东西棚板街地道的时候,街头曾出现一个关于棚板街传说的招贴,说东西棚板街这条地道是北宋时宋徽宗幸会李师师的暗道。要说宋徽宗这位风流天子为了幸会心上人,修这么一条青石砌就的暗道,不会有什么问题。当年李师师所在的矾楼,位于宋皇宫的东南,大方向也不错。我就当年矾楼的确切地址专门打电话问原鼓楼区地名办的苗润昌先生,他说矾楼在马府坑街以东,西棚板街西头稍北一点的地方。假若棚板街的地道真是暗道的话,它由矾楼向东而去,和去皇宫恰恰是相反的方向,南辕而北辙,所以说它是宋徽宗幸会李师师的暗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再一个说法,说当年修这条地道是为了迷惑敌人的转兵洞。要说近于两米的宽度和两米有余的高度,军队在里面行进,自然可以。不仅步兵可以通过,骑在马上行进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自宋代以后城内作战,金、元、明三代均有发生,但史无转兵洞的记载,怕也只是猜想罢了。

  寻找搭建棚板的起因

  寻找搭建棚板的起因

  ,最大的可能我认为在于泄洪和排水。

  宋代黄河距开封较远,开封无水患之虑。

  金代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改道,距开封仅20公里,在这以后的几百年中,黄河决口,据有翔实记载的就有4次水淹开封。其中明代三次:第一次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六月,水自安远门(北门)冲入城内,“淹没官民廨宇甚众……城内如釜底,民屋廛市,尽沉水中……”第二次在明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初四,河决汴梁,城中稍低之处,水深丈余,官舍民居,漂没过半,公帑私积,荡然一空。周府官眷各乘舟筏避于城外高处……数十年官民资蓄,漂失无遗。最严重的是第三次,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十四日,人为地扒开黄河,十五日黎明,水到城下:“……怒浪巨涛,吼若雷鸣,北门顷刻冲没,合城男妇哀号,王府士庶,尽升屋垣。”“波涛中可见者唯钟鼓两楼及各王府屋脊,相国寺顶,周王府紫禁城,上方寺铁塔而已……”

  第四次清代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十六日,黄河决张家湾,水从城东南水门洞和南门入城,城内水深丈余,庐舍淹没,人皆露居城上……当时为堵水护城,除从民间搜集房砖外,大拆庙宇、武闱和贡院等建筑物,棚板街部分地下石板也被拆除运去堵险。

  每次黄河水退后,都要遗留下大片大片的水坑,至今开封的街道中尚有袁坑沿,大坑沿,徐府坑,马府坑等,就是历次水患后遗留下来水坑的最好说明。就连今天龙亭东湖——昔日的周王府,也是黄河水患留下来的“杰作”。对于这些大水退后遗留下来的一片一片水坑,先人们付出了大量的智慧和劳动,疏浚成湖或开渠泄洪排水,重整家园。关于棚板街的地道,其实民间早有民众集资开渠泄洪排水的传说,很可能这才是东西棚板街架设地道棚板的真实原因。

  地道可能与周王府有关

  东西棚板街的地道究竟是什么时间修的?用什么形式修的?史无记载。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水淹开封,拆棚板街棚板堵险的文字中,至少我们可以断定,棚板街开渠泄洪的时间在1841年之前,那么究竟是什么时间,我们不妨从地道的具体位置和工程量上进行思考。

  东棚板街长380米,加道口,加西棚板街长336米,再加上向马府坑街延伸部分,地道总长接近千米。这么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石料,开封不产石料,需从外地运来,全靠水后的民间集资,怕是很难办得到的。同时按已探明存有地道的马府坑街以及它附近的三元街,明代时都属于周王府的范围,三元街旧名马房街,原为明周王府马厩,亦称马房坑沿街。马府坑街原名马粪坑,地势低洼,是周王府东马房积存马粪的地方,当时泄洪排水地道的起点为什么选在这里,很可能与周王府排水有关。假如不是周王府独力建造,起码也应该是官民共建,双方利益共享。如果我们这一推断合理的话,建造棚板街地道的时间还要把崇祯十五年(1642年)那次水淹开封排除在外,因为崇祯十五年大水之后,仅一两年崇祯自缢煤山,明朝统治即告崩溃,周王府随之势尽,已经没有承担修建这么巨大工程的力量和时间了。

  那么,我们把修建棚板街地道的时间就可以锁定在第一次水淹开封,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至第三次水淹开封,明崇祯十五年(1624年)之间的250多年中。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最多只能算是一家之言。如果棚板街的地道与明周王府无关的话,那就只有是清初修建的了。

  它或许还有用处

  上个世纪70年代重修的东西棚板街地下排水管网,建在原来的棚板之上,棚板下面的古地道,仍然静静地躺在下面,这样的处理方式,留有余地很好,将来它或许还有用处。不是吗?龙亭湖与铁塔湖已经开通,包公湖与龙亭湖的开通已在计划实施中,假如有一天想把龙亭湖与阳光湖连接在一起的话,只要把棚板街的地道两端延伸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再把阳光湖与铁塔湖之间打通,就是四湖连通,将彻底改变开封的“死水面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到那时,开封城市环境,旅游品位都将大大得到提升。

  (吴静一 郭晓福)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