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消费者不要成为野生动物走私帮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14:35 新华网

  消费者不要成为野生动物走私帮凶

  尝鲜、认为有营养、地位的象征三大心理,使一些消费者成为野生动物走私活动的帮凶。专家呼吁,野生动物并非都不能吃,但消费者对野生动物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在合理、充分利用野生动物的同时,绝不能成为野生动物走私活动的帮凶。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曾对17个省市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有46%的被调查者表示吃过野生动物,对于“流行吃野生动物的原因”的回答中,选择“相信能增加营养或有滋补作用”的占45.8%,有38%的人“因为好奇”而吃野生动物,还有近16%的人吃野生动物只不过是“为了显示身份”。

  在山东省济南市开元山庄附近有一条“野味街”,记者暗访发现,大大小小的餐馆时不时会推出“山鸡宴”“野鹿宴”等各种名目的服务。一位姓王的老板告诉记者,推出野味餐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

  山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李占鹏认为,更多的消费野味者其实还是由于迷信野味、认为吃野生动物可以强身健体。“但科学研究证明,野生动物并不都像人们想象那样有营养,相反许多野生动物种类如猴子、果子狸、老鼠、蛇、青蛙、鸟类等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鼠疫、炭疽、甲肝等。去年肆虐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非典病毒和今年春天流行的禽流感病毒,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他警告说。

  另外,专家分析认为,许多消费者食用野生动物是因为不知道哪种野生动物不能吃。山东省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科科长姚文生说:“国家确定的不同级别保护动物或省、市、县等各级地方确定的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都是不能猎杀、食用的。但是,我国目前有54种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商业性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如犬科的貉、鹿科的梅花鹿等,只要餐馆或酒店办理了营业许可证和通过卫生检测,就可以将这些动物加工后出售给消费者食用。”但是,姚文生也提醒消费者:元旦、春节到来之际正是许多野生动物蒙难之时,希望更多的消费者自觉保护禁猎的野生动物,发现无证经营野生动物项目的场所和行为及时举报;同时,也希望消费者管住自己的嘴,自觉拒绝吃食野生动物,堵住走私野生动物犯罪的源头。

  新闻背景链接:我国为保护野生动物所做的贡献

  近几年,违法盗猎、经营野生动物的案件屡有发生,有关部门正加强监管打击力度,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野生动物。

  我国先后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受保护野生动物的界定、种类及人工驯养繁殖和开发利用野生动物的条件作出了详细规定;同时,我国各地方尤其是野生动物常聚的重点省市也纷纷出台了地方法律法规,并实行打击、宣传教育多管齐下的方法,为野生动物谋求良好生存环境。

  近年来,我国政府投入巨资,加大了生态建设力度,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有效地保护了许多物种栖息地,使一些珍贵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恢复。我国建立健全了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在国家林业局设立了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了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又在北京等全国22个中心城市设立了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办事处,使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和履行国际公约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在公众教育方面,新闻媒体充分发挥作用,向社会广为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1994年公开销毁非法盗卖走私虎骨、犀牛角,1999年公开销毁藏羚羊皮毛以及查获云南瑞丽特大野生动物走私案等热点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增强了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同时,我国积极与外国合作,开展物种保护工作。国家林业局、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会同公安、海关、农业等部门以及国际刑警组织与世界海关组织,建立了部门及国际间的联合执法网络,查处了大批野生动植物走私案件,对野生动植物走私犯罪活动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先后组织召开藏羚羊保护与贸易控制国际研讨会、保护龟鳖类国际研讨会、湄公河流域六国履约研讨会、中越履约执法研讨会等国际会议,与许多国际组织开展了贸易调查、执法培训、宣传教育活动。近年来,全国大型机场、口岸设立了宣传牌、宣传电子屏,并编印了数十万份履约和野生动植物出口宣传折页,为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和履约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来源:焦点网谈 新华网山东频道 记者 苏万明 刘宝森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