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代人物周报:中国名片(4)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1日17:16 时代人物周报

  寻找中国文化的生存空间

  时代人物周报:在西方话语霸权下,您觉得中国文化的生存空间有多大?

  王岳川:几乎没有。如果不是申奥成功,如果不是中国经济繁荣了,情况会更糟。

  我曾经算过一笔帐,每年中国引进的英、法、德、意、西班牙、俄等外文书目,总数是106800册,我让在国外的学生在美国的图书馆查中国的名著有多少本引进过去,很难查,一面墙的书架可能只有3、5本。所以中国对西方的了解很多,而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太少。我们一直坚持“拿来”而忽略了“输出”。

  时代人物周报:您所说的“文化输出”具体内容是什么?

  王岳川:我提出文化输出三步曲:首先是民间艺术;然后是文化经典,比如书法、绘画,古琴;最后是思想文化输出,这是最高境界。我自己做了一些努力,打算翻译260本书,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从先秦古籍《老子》、《庄子》、《论语》等开始,一直到清末;第二,要翻译100本20世纪中国学者的书,这个我从1994年就开始做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一套100本的《20世纪学术文化随笔》,主要是从康(有为)、梁(启超)、王(国维)一直到季羡林、张岱年等;第三,翻译60本“中国当代文化生态”丛书。

  时代人物周报:现在做到什么程度了呢?

  王岳川:还是起步阶段。因为中文翻译成英文的难度远大于英文翻译成中文,英文水平高的人才难求和高额的稿费给我带来了双重的压力。翻译一本书的成本大概在8万人民币,260本书就是两千多万,天文数字。

  时代人物周报:您如何看待这个课题的前景呢?

  王岳川:越来越乐观。现在国内外环境已经具备了,我虽然是孤家寡人,但是我相信这条路上会走来更多的人。文化部下属的一个公司,愿意出资380万,办一个刊物,叫《发现东方》,我任主编,现在正等刊号。一流的学术刊物,要放到140个大使馆的桌子上,要放到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桌子上。我还有信心做40年,世界大同我可能看不见了,但是能看到走向大同。

  2000年,美国教育部发现美国是全世界惟一一个大学生不学外语的国家。2001年,开始决定让学生学习外语,那年美国学生60%选择西班牙语、35%选择学日语,5%不到的人学汉语。2003年,学汉语的人数上升到30%。2005年到2008年我觉得学习汉语的人还会更多。

  他们的中国印象

  -实习记者 王娜

  韩国人李东健和一群同事于2004年3月来到中国学习汉语,身份是三星公司“2004年中国地域专家”。

  所谓“中国地域专家”,是三星公司自己培养的“中国通”。每年三星公司都会挑选几百名优秀员工首先在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院”学习汉语三个月,考试合格后,派遣到中国学习汉语一年。LG、现代等很多韩国大公司每年都会派一定数量的员工到中国。

  韩国“汉风正盛”,有“汉语托福”之称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自1993年在韩国开考,第一次只有200多人报名参加,但2004年则有21805人,占海外应试人数的60%以上。

  韩国人与中国同属儒文化圈,一些韩国人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深入。北京语言大学的一位汉语老师对“地域专家”们的汉学功底表示惊讶:“在课堂上提到陈胜吴广,他们立刻就能说出陈胜的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外,他们对于中国古代典籍的认识往往比中国人更深刻。”

  在一个调查中,有70%参与的韩国人对“你认为儒家思想在现在还有意义吗?”这一问题肯定态度,而选择肯定回答的中国人只占20%。有韩国人据此提出,他们国家是最具代表性的儒教国家,因为中国人已经不需要儒家思想了。

  在北京的日子,“地域专家”们学会了讨价还价、习惯了买盗版光碟、也津津乐道地讨论连中国人都看不懂的《2046》,他们用中国的方式生活着,掌握了认识中国的方式。

  “如果将来可以被派驻到中国工作,我全家都可以在中国住别墅,我的孩子可以上国际学校,从小就学习汉语和英语,那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李东健说,“3月份我就要回国了,我真舍不得离开中国,五道口就像我的第二故乡。”

  久居中国的老外们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超越了课堂,《时代人物周报》对15名来自东亚各国的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问到“提到中国,你首先会想到谁”的时候,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都以政治人物和娱乐明星为主。在政治家中,毛泽东和邓小平是被提到最多的,而他们印象最深的娱乐明星包括成龙、李连杰、张艺谋、张柏芝、周杰伦、张国荣等,还有银幕上塑造出来的黄飞鸿和唐伯虎。有少数人提到了老子、鲁迅和郭沫若。

  但谈到中国留给他们的整体印象,他们使用的词语仅仅限于“中国很大”、“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等。

  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往来日益紧密,所以这些国家来中国学习的人数较多,对中国的了解也相对较深入,虽然还谈不上完整。相比之下,世界其它地区的人们对中国的了解就更少,甚至有所歪曲。

  “一般德国人听说我们是中国来的,会对我们喊‘毛泽东、毛泽东’。 德国的女人特别喜欢郎朗。”刚刚在德国访问一年归来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金安平说。一位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攻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也表示,普通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很少,但他们中的精英则完全不同,一些学者对中国的理解要胜于中国的学者。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肯尼亚的记者翟磊则说,受成龙、李连杰电影的影响,非洲人对中国印象最深是中国功夫,有些人以为中国人个个都是武林高手。除了电影,中央电视台的英语频道是非洲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非洲人认为中国的节目制作很精细。

[上一页]  [1]  [2]  [3]  [4]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