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仅有经济资助还不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03:08 新京报 | ||||||||||
对贫困生进行动态跟踪 新京报:农大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学生经济情况的? 李洋:在中国农大,每年对贫困生的确定都是动态的———可能会有一些原来并未作为贫困生对待的学生在新的一年里会被当做贫困生对待,而原来的一些贫困生已经脱贫。 农大每年10月都会对学生经济状况进行一次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家庭的基本经济状况、个人消费情况、曾接受过什么资助、学习状况以及贷款等。这些调查最终会形成一个数据库,每年都进行更新,这就形成了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动态跟踪。 贫困也有不同程度 新京报:一般情况下,农大怎么确定这个学生是不是该受到资助? 李洋:有些学校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在别的标准比较高的学校是贫困生,但在我们农大就未必是贫困生。而我们这里不是贫困生的学生,到了别的某些学校就可能是贫困生。 农大按照北京最低生活保障线作为判断贫困生的主要标准。即使被作为贫困生对待,他们家庭贫困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百余学生获益于社会资助 新京报:农大的贫困生的是否得到过来自社会的资助? 李洋:虽然农大在与一些企业进行科技等项目合作时,一般会谈到资助学校贫困生问题,但这并不是强制性的,如果企业不愿意,这也不影响学校与他们的合作。企业的资助完全是自愿行为。 目前在校生中大约有170多个学生从社会资助中获益,近年的资助款中来自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累计约70多万元,来自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的将近10万元。 不过,现在的情况比以前大有好转,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社会捐款,有的三万五万,有的三千五千。而且现在很多企业也把目光投向对贫困生的资助上,也有一些普通家庭和市民会要求资助贫困生。但这还远远不够。 对贫困生进行立体资助 新京报:除了经济资助外,咱们学校还在哪些方面对贫困生提供帮助? 李洋:其实对贫困生实行经济上的资助只应是对贫困生资助的一部分,这解决了他们最迫切也是最基础的问题,但仅仅有这个还不够,现在中国农大还对贫困生实行了“知识资助”和“精神资助”。 农大的贫困生主要来自农村和小城镇。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必然受到一定限制,那里的英语都是哑巴英语,他们也很少接触到计算机。 这些学生到大学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但要这些学生花钱去上一些英语口语补习班或者花钱买台电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农大为此专门邀请一些“ItoI”国际志愿者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补习英语口语。截至目前,先后有7位外教到农大帮助1000人次贫困生补习英语口语。同时,还为他们提供免费机时。 同时,学校还帮助受助学生树立一种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去帮助别人,去回报社会。生活中也鼓励这些学生树立一种认识———经济困难并不是我的罪过,而不增长知识才是一种罪过。 中国农大贫困生受助方式 只能负担起学费,但无法负担起平时生活费用 资助方式:农大尽量为他们创造勤工俭学的机会。校方每年为此约提供300多万元。效果:每位贫困生每月可获200-300元收入,可解决至少2000个贫困生的生活费,占在校生的30%左右。 负担起平时生活费用,而无法承担起学费 资助方式:国家的助学贷款,帮助力度最大。 效果:大学四年期间,每人最多可贷款2.4万元。 既无法承担学费,平时生活费用也比较困难 资助方式:农大实行减免学费政策。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