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2005年社会走势的若干要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17:57 南方人物周刊 | |||||||||
作者:陆建华 国家发改委公布2004年全年经济增长的预估数字是9%。很多专家认为,这是2004年社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的重要经济背景。但在进入2004年11月以后,一批安全生产事故接连爆发、部分地区基层民众的集体性行为连续出现,更使全社会意识到大局稳定的同时还存在着不能忽视的不稳定隐患。这就是2004年社会形势基本的两分格局。
毫无疑问,这样的两分格局会延续到2005年社会形势。但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那些会左右未来一年社会形势变化的若干重大要素。 第一, 与民众日常生活与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与经济增长的具体成果之间的关系。2005年与民众的承受能力有关的第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物价因素,为此,中央政府已经提出明确的物价上涨指数控制要求。但是,物价尤其是涉农物价(包括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涨跌,在2005年将依然直接关系到农民这庞大弱势人群的切身利益。而在城镇,数千万低收入人群在2005年也依然是对价格上涨指数最敏感的人群,尽管有政府的保障线的屏障,他们依然无法抵挡物价的过快上涨引发的生活水平下降的威胁。所以,2005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如果以物价过快上涨为伴随物,那么,相当部分民众的实际利益将受到损失,而他们的自我补偿能力又是最弱的,由此可能会引发基层新的不稳定因素。同样,2005年的劳动力岗位与劳动力数量之间还有近400左右的差距,以各种形式来安排就业也应该成为2005年经济增长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肯定,在中国,没有就业促进的经济增长带给社会的,不是福利,而是损失。在就业促进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流动依然是一个重大问题,城镇就业岗位是不是随着经济在8%以上的增长而增长,也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和就业以后的劳动条件待遇。经济增长对民众日常生活与发展的第三个关联就是收入,200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出现了4%以上的增幅,其中农民收入的增幅超过了城镇居民。2005年应该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方面,偏重于市场化动力与必要的政策动力相结合的选择,而不随意加大政策因素在居民增收方面的贡献力。否则很快就会出现政策动力衰减而市场化动力迟迟强不起来的危险局面。所以,2005年的经济增长,只有以物价控制、就业促进和收入提升为伴随物,民众的实际利益才能够有所保障,对社会前景和个人前景的预期才会乐观起来。 第二,社会基层的矛盾和摩擦因素的减少与社会危机管理水平的提升之间的关系。2005 年,基层矛盾和摩擦将出现在与民众生活和发展相关的主要领域中,土地征用及补偿安置、住房拆迁及补偿安置、下岗及补偿安置、劳动待遇、司法公正、就业、各种收费等等,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得相当一部分弱势人群倍感弱势,他们的期望出现了扭曲,或是对基层政权的信心在下降,或是寄希望于一些超越规程的个别关照,或是采取越轨的举动。 经过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4年,全社会的危机管理意识在急速提升,各种预防和处置危机事件的方案、措施在制定和完善,对抑制一些突发事件的消极后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因素的复杂性时时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当我们确认2005年乃至以后一段时间内,因为各种原因积聚在基层的矛盾和摩擦无法很快消除时,就需要有各种措施来化解。在实施发展性政策或化解性政策时,应该注意任何可能会触发或激发那些矛盾和摩擦的因素。实践证明,简单粗暴的禁令往往就是酿成这类矛盾和摩擦的因素,对社会人群进行简单粗暴区隔而实施的禁令,也是如此。 第三, 若干社会经济政策措施的调整与改革深化之间的关系。2005年,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将坚持和完善已经出台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其中就有将政策重心逐渐转移到社会事务领域的意向,比如,稳健的财政政策不意味着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就业、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支持力度会放缓。恰恰相反,2005年还会延续前两年的政策路径,逐渐强化政府在公共事务领域中的责任,其中强调政府对宏观经济稳定的责任、对弱势人群弱势地区弱势产业的扶植和保护的责任、对重大经济社会关系结构的均衡的责任等等。科学发展观就是推进如此调整的理念依据。可以预计的是,在过去一段时期受损较多的人群和地区将会逐渐地意识到有机会改变自己所处的地位。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进程在2005年还会对整个系统中的人口、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亚系统的演进产生明显的影响。与此相关的问题是,这些领域的体制改革如何应对这种演进而获得快速的推进。2004年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两大领域的不平衡依然十分显著,改变这种局面在根本上就需要相关体制改革的实施,显然,这样的改革会触及社会经济深层次的问题,可能会引发出一些新的不稳定的因素,但是,不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有的不稳定因素难以消除,也会使得社会形势变化过程中潜伏很多不确定性。所以,社会各界对2005年各领域的改革能够有突破抱有很大希望,就因为人们确信,改革可以给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使得我们有新生的资源来最终解决那些矛盾和摩擦。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