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何去何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2日17:59 新京报 | ||||||||
作者:李隼 针对“英语四六级疑被泄题,考生称考前在网上看到作文题”的报道,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教育部正对此事做进一步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处理。 大学英语不仅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很多院校,还与学位挂钩。拿不到四级证书的
基于同样的理由,笔者反对不论院校、不分专业的“一刀切”地确立英语课的基础课地位,更反对把英语教育看成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但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后起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英语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也不能因此被否定。过去的英语教育和考试政策以及各个高校的有关具体规定,之所以引发出一些问题,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不是方向问题。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必须坚持,但关键要转变思维和改变一些具体做法。 比如,英语既是通用性工具,也是专门性工具,对一般受教育者来说,掌握日常用语总没坏处;对专业应用以及研究人员来说,这个工具可能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前很多高校实行通约性的要求,显然有点不分青红皂白,效果自然也差。社会需要有不同层次的英语水平,即便是科研机构,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是有所侧重的,苛求每个大学生都能听说读写,就脱离了实际。在此基础上来设计分级考试,难免形式化,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又有重走应试教育老路的嫌疑。 基于此,笔者建议:一方面,大学英语考试确须改进,但作为一种由国家教育机构设立的英语水平考试,有必要坚持,以备用人单位和其他机构选择人才。同时,不妨考虑整合各种英语水平考试,避免重复。另外,各高校应加强调研,由学校学位委员会和学术专家委员会来考察各专业学习和研究中的“英语实际需要”,实行按专业要求来确定英语水平能力的培养。比如,有些学校对古汉语专业和古代文学等专业就不做英语要求,这个范围还应该扩大;而有些专业,国内科研水平以及教材编制都非常落后,专业面向又是国际化的,就应该提高英语要求,甚至与学位挂钩;对于实行了将大学英语证书与学位挂钩的专业,则必须在招生时予以充分说明。 另一方面,可以在高校中广泛开设不同程度和等级的英语公共选修课,代替现行的公共必修课。在普通中小学中,取消英语的“主课”地位,改为设立双语学校或双语班,以供选读,而这样的专业化应该提高要求,力促实效。 还可以选择的办法就是大力加强翻译人才的教育培养。日本普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见得比中国强,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不像我们一样达到“普及化”,但日本的翻译力量非常强大,引进外文书速度也很快,翻译质量也不错。由一部分稳定的高质量翻译人才培养来替代“全民英语教育”,将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