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责任感者方有慈善之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06:09 北京青年报

  印度洋海啸在中国全境引发史上规模最大的人道主义捐助热潮,而且因为有了若干例高达百万的个人捐款,中国的富人们罕见地没有受到舆论的谴责———比照此前可怜的慈善纪录,中国富人们的人道之心、公益之心,在海啸灾难的强力刺激下,终于有了进步。

  不过即使是在举国捐助的热潮中,还是能看出内地慈善事业因刚刚起步而具有的青涩和稚气:虽然北京、香港两地演艺界举办了规模相近的慈善义演,但在反应之直接迅速和组
织之严密有序方面,内地艺人显然略输香港同行一筹。一向以香港演员工会为依托的常备组织,在动员能力、组织经验方面,当然为内地同行的临时起意所无法比拟。同样地,内地若干富商的百万捐款,在此前纪录不佳的背景下,也稍有突兀之感。

  但无论如何,此次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捐助活动,已成为中国内地慈善捐助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可以预计,此次捐助活动在公众中形成的心理印记,和通过此次活动形成的动员模式、组织经验,都将有助于促成中国内地慈善事业的组织化、常规化、系统化。

  而分析此次捐助活动的动员过程和民众的参与热情,除了印度洋海啸逐日增加的死亡人数,和通过媒体报道反复出现的惨烈景况,所激发出的同情、怜悯之心,及由此而升华出的人道主义热忱,中国公众已经逐步形成的国际观、亚洲观,及由此而普遍形成的国家责任意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负责任的大国”的国家定位,不但作为国家意识而被反复强调,而且也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中国人普遍的公民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演艺明星、富豪大款,所捐出每一份或多或少的善款中,除了悲悯之心,更有深沉的责任承担。

  实际上,没有责任的自觉,就没有恒常的慈悲。印度洋海啸这样的巨大灾难,或一个乞丐的具体惨状,都可能激起我们的慈悲与怜悯,但如果这种慈悲背后没有责任感的支撑,则不论我们捐出多少钱财,也都如投进乞丐钱罐中的硬币一样,钱币敲击罐底的声音响过,悲悯也即告结束,乞丐未来的境况,并不在我们的考虑之中。

  以此反思以往中国内地慈善事业的不彰,或富人在公益、慈善捐助方面的饱受非议,与其归结为人心的冷漠,其实更是社会责任心的普遍缺失。而社会舆论对富人们可怜的慈善纪录的强烈不满中,始终隐含着要求占有更多社会财富的人承担更大社会责任的道德要求。富人们至今难以洗清的“为富不仁”的恶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缘于富人群体至今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承担。

  至于包括富人在内的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源于何处、如何养成,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每个公民对“负责任的公民”的身份自觉、责任自觉。一个不但相信自己的行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且相信自己的行为与国家命运相关的人,将是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而可以给更多公民以这种信心的社会,则是一个“负责任的社会”。此次为印度洋海啸的捐助活动,让我们看到这种“公民”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正在形成之中。

  作者:张天蔚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