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教育界代表、委员呼吁--关注农村“留守子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09:55 河北日报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农民的增加,其留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出现了一些问题。

  “父母进城务工了,留在农村老家的孩子就真像是无人管的草。”赤城县一中校长包志忠委员忧心忡忡地说,“留守子女”或与年迈的祖父母一起生活,或投靠在亲朋好友家。而隔代的溺爱,亲友的疏于管教,使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家教环境。与正常家庭的孩子
比较,他们的学习机会也受到许多限制,如课外辅导欠缺、学习约束不够等,这导致大多“留守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而更让人担心的是他们的人格培养。曾长期在农村任教的承德市一中特级教师吕秀兰委员认为,一些外出务工父母一年到头忙于生计,对子女内心的困惑、需求和兴趣没时间关注,也很少与孩子沟通,造成了孩子性格上的“扭曲”,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者性格孤僻;而父母在子女道德教育上的“缺位”,又会使处于身心发育期的青少年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这就使他们很容易从其他渠道受到不健康东西的影响,有些孩子因此走向歧途。

  “本来大多数农民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往往最后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吕秀兰委员感慨道。

  虽然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外出务工家长的分内之事,但这绝不是留给一个家庭的问题,而是留给家庭、学校和社会一道共解的题。对此,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关心“留守子女”的健康教育和成长。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虹代表建议,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尽可能地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哪怕多打个电话,多写封信,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大有裨益。同时,学校也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给“留守子女”以更多关爱,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要特别重视这些孩子的心理教育,把对孩子的亲情教育、人格教育渗透到课程当中,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友爱和亲情。

  包志忠委员和刘虹代表都认为,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有了一定稳定性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城市上学,是解决农村“留守子女”问题的出路之一。

  我省从去年开始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的“门槛”,其中规定农民工子女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使农民工的子女能与城市孩子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虽然这仅仅是个开始,但此举无疑将会有力促进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本报记者李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