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5万年后的人类漂流瓶(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12:11 中国新闻周刊 | ||||||||
菲利浦:一个布道者 “我想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不仅仅是一颗心脏,一个脑袋,一个肝脏。我也是由很多方面构成的,科学的,艺术的,感性的
本刊记者/言咏 黄艾禾 应该怎样对64岁的法国人让·马克·菲利浦归类呢? 菲利浦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段:上世纪60年代时,他是一名学习科学的学生,在巴黎索邦大学主修地球物理学,写学位论文时,他觉得只做科学太过于理性,决定“充分利用直觉感受专攻艺术”;1967年,27岁时,他成了一名画家,做了17年;而后来他做的事,又超出了一个纯粹画家的范围,比如在80年代操作的“人类向宇宙世界的留言”——菲利浦用了7个月,在法国人和法国海外地人民中收集到超过1万条留言信息,然后交由南赛天文望远镜无线中心于1987年1月26日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射出去,方向直指银河星系的心脏位置——这可以看成是日后KEO的一个雏形。 从1994年开始,菲利浦正式打出了KEO的旗号,10年间,他奔走于各个国家各种机构,宣传推广他的这个颇似白日做梦般的宏大设想。 当菲利浦被媒体问及,科学家、当代艺术家、“KEO计划”创始人这三种称谓,他对哪一个最为满意的时候,他总是说,“我是这三者的结合体。” 在KEO和菲利浦个人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对菲利浦从画经历的介绍。他的艺术创作,包括“类比画”、“双面全息照相”、“艺术-记忆合金格式”这些奇奇怪怪的名称,往往是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他的艺术构想,让看惯传统作画方式的人们匪夷所思。 菲利浦得过一系列艺术奖,包括“1987 ISAST新视野奖”、“1999电子艺术奖(在奥地利)”、“2000天空与宇宙”奖(在法国)……但这些奖项给菲利浦带来的知名度,远远比不上后来的KEO。 在KEO的年轻志愿者眼里,须发斑白的菲利浦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个人魅力。中国志愿者庄颖评价菲利浦,说他“一直保留一颗未泯的童心。”每一个志愿者,在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和申请后,都会与KEO组织的负责人进行一场谈话,类似面试。常常是,在与菲利浦谈过以后,他们年轻的心无不为之激动。 在《中国新闻周刊》通过越洋电话采访菲利浦时,他谈起他的计划和理想滔滔不绝,却对类似欧航局与KEO是怎样具体合作的事务含糊其辞。 这些年来,KEO从一种个人异想天开般的臆想,变成了一场已有数百万民众参加的全球运动,之中菲利浦更像是一个布道者,至于他所要克服的重重具体障碍,都隐藏在他那浪漫的想象之后。 “我相信孔夫子的话:兼听则明”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了解你的经历,你生命中经历过两次重要转换,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转变呢? 菲利浦:我人生的前三分之一时间的确对科学很感兴趣,学习了10年科学。科学可以让我用数字和模型理解这个世界,包括这个世界的经济,地理等等。可是后来我觉得,一种非理性的、感性的东西,更加有趣。这样我再不想做科学,我想成为画家。后来我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地方办过很多画展。 和很多人一样,我是很固执的。当我学科学的时候,我投入全部精力去学,当我转向艺术时,我又全心投入艺术。这时我明白了,科学是有局限的,有些东西需要用艺术的直觉、诗歌的直觉来回答。这是我生活的第二个阶段。 在我生活的第三个阶段,我去世界各地旅行,我让自己倾听别人。通过他们的文化,通过他们的博物馆,我边走边听,你们中国的孔子也说过这样一句话:“兼听则明”。这让我开始考虑KEO这个计划。 中国新闻周刊:怎么会想出KEO呢? 菲利浦:我从1994年开始构想这样一个计划。我认为,第一个给人类带来很多问题的,是人口爆炸,第二个是全球贸易。这些“进步”反而让我们精神上苍白,所以我构想了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也充满政治性的事业。它的充满诗意之处在于,我们给5万年之后的子孙描写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它的政治性则在于,通过这些我告诉现在年轻的一代,要小心,我们今天的地球其实很脆弱,这个地球上的人有着互相不同的文化。 我们这个计划要尽力做的,就是收集最多最全的关于不同的人的生活状态的资料,然后我们让所有当代人看到,地球上的人类,包括中国人、美国人,欧洲人,非洲人等等的面貌是什么。 我相信KEO上人们写来的信息都是非常真实的,我相信都是发自他们内心深处,可能是他对其他亲近的朋友都不会说的。这是一个了解当代人面貌的途径。 “来自中国的信息目前太少了” 中国新闻周刊:这些年来你一定遇到过很多困难? 菲利浦:当然,我遇到过一些困难。最开始的一个困难是1995年,欧航局要论证发射一颗卫星到太空去,然后五万年后再收回来的可行性。这非常关键。欧航局的工程师工作了大概两年后,告诉我这个计划是可行的。(据本刊从欧航局了解,他们仍在考虑中) 因为KEO是一个全球性的,而且非赢利性的计划,所以每一次我都需要告诉一些公司,KEO将实现的是什么,我需要他们给予人力和技术的支持,我问他们能不能为这个人类的工程义务提供能力。 2002年,发生了欧航局的“阿利亚娜火箭”爆炸的事件,就有一些赞助公司怀疑,这个计划不能实施了。后来欧洲议会开会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每个国家都要提供他们承诺的帮助,都要尽力把这个计划送上它的轨道。 中国新闻周刊:你们现在得到的支持有多少? 菲利浦:KEO现在已经是一个得到了很多国际机构精神上支持的计划。国际奥委会就说过,很荣幸能分享KEO的价值,很荣幸能参与进来。 我去需求各国的支持时,每个国家表态都不太一样。比如说,有的国家,保加利亚,塞内加尔等,我是和他们的教育部合作,让他们向自己的学生推荐这个计划。在欧洲,我会让欧洲议会看到,这个计划能让年轻一代注意到我们这个星球已发生的问题,我们的多元文化应该是和谐共存的,以获得他们的支持。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只有上网的人才能向KEO发送信息,那么更多的没有电脑的人不是没有机会表达自己了吗? 菲利浦:向KEO发送信息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上网,另一种是用普通邮件的方式传给我们,我们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把它输入数据库。 在KEO上中国的信息目前太少了。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1/5,但是有很多小国家的信息,比如说保加利亚,都比中国的多。我想告诉中国人,你们的文化还没有在这样一个给人类的纪念性工程里得到体现,我希望中国人能参与进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