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代表委员一年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04:47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编者按

  过去一年,我省各级人大代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政协委员积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为深入实施“三个转变”,促进我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一年一度的“两会”召开在即,本报从今日起撷取去年“两会”以来代表委员中的新闻人物,透过他们依法履职的心路历程,展现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
敬请垂注。

  王建 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中心高级工程师,八届、九届省政协委员。2004年,王建参与教育系统行风评议。他的评议报告在教育系统内部会议上引起强烈震动,让被评议者“汗流浃背、坐立不安”。他对沱江污染对水电企业造成损失的独立调查,最后成为有关部门定损的重要依据。

  王建:该说的就要说

  本报记者 李伟

  “准确地讲,教育系统的行风评议,我从2003年就参与了,但有两项主要工作是在2004年才做的。”昨(13)日,在王建工作的地方,对记者一个提法上的出入,王建一丝不苟地纠正。王建说,这可能和他的职业有关,“电力调度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错漏,弄不好,就是一个大事故”。

  2003年,王建应邀参加对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民主评议,并担任一个工作组的组长。“在一所高校,学校一个劲地否认没有乱收费。我就一个人悄悄去找学生。一了解吓了一跳。这所大学在每个转专业的学生身上收取高达3万多元的转系费,居然连收据、白条都不开。再调查,这个学校在一些紧俏的专业,只招几个人,其余的都留出来搞创收。”在后来的评议报告上,王建一点也没有对这所高校“客气”,实事求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让被评议者无地自容。

  在调查中,有的同志就“直言”行风评议雷声大、雨点小,是漂漂亮亮走过场,不起什么作用。会上,王建原话照转,直面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的杨泉明:“是不是走过场,起不起作用,就看你们的行动。”

  全省分三个工作组,王建所在的组要跑4所大学、10个市。“分头到这些地方,就要不少时间,何况还要调查。”王建说,既然当了政协委员,该说的就要说,该做的就要做,“否则宁愿不当”。

  张世昌,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八届、九届、十届人大代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04年,因参与监督峨眉山市峨山镇拆迁农民“脱富致贫”一案声名鹊起。在随后的沱江污染事故处理过程中,又因仗义执言而成为各地媒体追逐的对象。

  张世昌:群众利益至高无上

  本报记者 胡敏

  采访张世昌的时间,迟迟未能确定,原因都是一个:他很忙。1月9日上午,当记者再度准备如约前往西南交大时,又接到电话———因为要听成都市政府汇报,他希望采访再推迟半天。

  “忙”的内容大都是别人找上门来反映。张世昌大致算了一下,从去年“两会”至今,他几乎每3天就会接到一宗群众反映。为了看材料,他说自己从来没在晚上12点以前睡过觉。

  还有些“忙”则是“自找”的,峨山镇拆迁问题就是一例。2002年4月,张世昌到峨眉山市讲学期间,从一位摆地摊的老农口中得知这一带庄稼地都将变成商品房。一年半以后,当张世昌再度来到这里时,发现老农的话不仅成为现实,当地拆迁户的生活状况更让他“心头一酸”。随后,他联合另外几位人大代表赴当地调查。“我告诉他们,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帮他们打赢这场官司。”张世昌的真诚很快消除了村民疑虑。2003年11月,他和13名省人大常委联名提出议案,质疑地方政府拆迁问题。2004年2月5日,省政府就此向省人大提交了一份长达10页的报告。随后,这一事件基本得以解决。

  熟悉张世昌的人都对他那一股子“认真劲”深有体会。调研时,他会当面质问当地政府的负责人;在农村,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村民,以致多的时候他一天能接到来自基层的30多个电话。沱江污染事故发生后,张世昌强烈要求省政府向受灾群众道歉。“事没办好,道个歉天经地义嘛。”几个月过去了,再谈这事,他仍旧一脸严肃。

  这样的“认真”也有得罪人的时候。打招呼的人多了,说人情的多了,他干脆避而不见。“不能因为部门利益,放弃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无视群众的利益。”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