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逐暴利推波助澜 谁为央企巨亏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09:36 荆楚网-湖北日报

  据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每年9月到来年8月31日,被称为一个“棉花年度”,是所有与棉花相关企业最忙碌并不乏喜悦的时节。然而,当前这个“棉花年度”却是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棉”)最痛苦的时光———这家即将迎来两周岁生日的大型国有企业,最近不仅因进口棉花发生严重质量问题,更因棉花进口决策失误而出现巨额亏损。人们不禁质疑,对这种造成巨亏的国有企业,其决策失误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由于国内主要产棉区遭遇大雨,棉花大幅减产,加上国内棉纺行业发展迅猛,需求强劲,2003年8月开始,
国内棉花价格一路走高,以致国内棉花市场在2003年底到2004年初出现一股“炒棉热”。江苏昆山一台资棉纺企业总经理回忆:2003年9月初到10月底,棉花价格从12000元/吨快速上涨到18000元/吨,甚至一个星期就涨1000元,国内不少棉麻企业都四处买棉花,并大量囤积棉花。甚至一些不懂棉花的企业,只要有资金,都去炒棉花,都去找配额。有些企业甚至预期棉花要涨到20000元/吨以上。中储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闯进市场的。2003年10月,中储棉突然决定进口15万吨棉花;随后几个月又陆续进口了10多万吨。而据一些纺织业内人士反映,中储棉在与外商签订进口合约,乃至棉花陆续进口后,作为业务指导部门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曾劝说该公司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尽快以合适的价格组织销售。但是,中储棉一方面将大量棉花捂在手里,待价而沽;一方面将部分棉花销售给作为中间商的各地省级棉麻公司,助其层层加价。“当时棉价几乎是一周一个价,连低等级SLM1-1/16(相当于国内427)棉花,有时都卖到17000元/吨。就这样还无棉可买,有价无市,作为直接用户的纺织企业很难从他们手里买到棉花。”一位棉纺企业负责人说。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中储棉的突然大量进口,还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国际棉价。据统计,仅2004年10月份328原棉价格就上涨了3650元/吨,涨幅高达26.17%。这期间,美国纽约棉花期货价格从58美分/磅上涨到80多美分/磅,涨幅高达40%。而据记者了解,中储棉内部还制定了一些奖励办法,动员并鼓励员工高价卖棉,价格越高,奖金就越多。一个本应承担平抑价格、稳定市场,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国有企业,其时已甩开膀子为正在兴头上的“炒棉热”推波助澜。

  10亿本金亏折过半

  棉花价格的非理性暴涨,积累着大量的市场风险。2004年3月份开始,国内棉花价格开始逐渐走低,国内不少参与炒作棉花的贸易企业相继被套牢,被寄予调控市场厚望的中储棉也不幸被套。作为我国棉花购销体制改革的一大成果,成立于2003年3月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人民币,承担着国家棉花储备的战略任务。然而,业内人士目前的估计是,由于此次进口棉花被深度套牢,中储棉10亿元注册资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至少亏折了一半。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储棉此次进口的20多万吨棉花,最保守的估计,其成本也应在16000元/吨以上,这还不包括相当可观的财务费用。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储棉尚有20万吨进口棉花在手里。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不高于13100元/吨的价格收储,其亏损在6亿元左右。而根据中国棉花网公布的动态行情,1月11日,国内标准级棉花价格为11789元/吨。以这个市场化的价格来计算,中储棉亏损已近10亿元。也就是说,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中储棉10亿元注册资本已亏得所剩无几。

  巨额亏损何以形成

  中储棉总经理雷香菊元旦前对记者确认了这一亏损事实。不过,她将亏损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她对记者明确表示,中储棉“本身就是一个政策性公司,没有经营指标”,公司亏损主要是“宏观调控造成的”。业内不少专家则分析指出,在当时的行情下,中储棉在很短时间内如此大量进口,既十分仓促,也不合时宜。“其结果,不仅推动了纽约期货市场棉花价格连续拉出几个涨停板,更助长了国内棉花市场的炒作之风。”一位专业人士说。对此,雷香菊解释称,进口配额是发展改革委发的,按照商品棉进的。在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一个晚上就定了。她还表示,因为中储棉管理总公司“是政策性公司,主要是调控市场的”,“我们的业务受发展改革委指导”,因此“我们每进一次棉花都要经过发展改革委同意”。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有关部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财政部一直反对政策性储备公司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对中储棉进口20多万吨棉花,财政部事先并不知情;发展改革委则表示,中储棉此次经营进口棉花主要是企业经营行为,发放进口配额是给企业进口的机会,在配额量内进多少,何时进,按什么价进,均由企业自行决定,盈亏也由企业自行承担。中储棉负责管理国家的棉花储备,其棉花储备业务由发展改革委指导,其经营性业务则不属于发展改革委指导的范围。知情人士则透露:“进口这批棉花,中储棉内部并没有经过计划、论证等科学决策过程,而是由主要负责人个人决策的。按当时的行情,进口20多万吨棉花所需资金不少于50亿元,由于是中储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行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可能全部供应资金,以致中储棉后来出现资金支付困难,部分棉花在到岸后无法提货,无端地又增加了一笔滞留费用。”由于缺乏资金无法提货,有些棉花在到岸后被迫在港口滞留长达3个月时间,滞港费、滞箱费就高得惊人。记者了解到,中储棉进口的这批棉花一开始并非以储备为目的,而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形式申请配额并进口的。据发展改革委有关司局介绍,2003年底至2004年初的“炒棉热”中,发展改革委曾向各地下发通知,提醒警惕棉花市场风险。显然中储棉并没有将管理部门的这种风险提示当回事。而在亏损发生后,中储棉曾希望有关部门按他们的成本价格收储这批棉花,但中储棉的这一“企业亏损、国家埋单”想法终被否决,最后在多方协调下,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13100元/吨收储这批棉花。“国家棉花储备应该是国内棉花市场的‘稳定器’,是连接棉农和用棉企业的‘平衡木’。这是国家储备的作用和目的所在。像中储棉这样承担着国家棉花储备职能的特殊企业,是否应该从事经营活动,参与市场逐利,值得深思!”一位企业研究人员说。他认为,国家储备类企业同时从事经营活动,很容易导致企业将随时可能产生的经营性风险,向储备活动转嫁,进而加大了国家储备的风险和成本,降低发挥国家储备职能的效率。从中航油事件到此次中储棉巨亏,一个更为紧要的问题凸现出来:谁对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承担责任?国有企业的决策失误问责制究竟该如何建立并落到实处?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国企改革实现四大突破

  尽管目前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还面临种种问题,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仍表示,过去一年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股份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全国2903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有1464家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改制面在50%以上。目前,国有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1000余家,其国有权益和实现利润分别约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17%和46%左右。另外,国资委还选择了7家国有独资的中央企业进行了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的试点工作。二是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力度加大。各地国资委普遍加大了国有企业重组和调整的力度。北京、天津、山西、辽宁、上海、重庆等省市都组建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国有中小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目前,山西、辽宁、湖北、湖南、宁夏等省份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已达80%以上。地方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实现了产权多元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关闭破产工作继续推进,目前全国有一半以上需要退出市场的国有大中型特困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实施了关闭破产,一些沿海地区长期积累的需退出市场的企业绝大多数已关闭破产。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5个省市已经停止实施政策性破产,全面转向依法破产。三是减轻企业负担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截至去年10月底,各地和中央企业实施主辅分离的国有大中型企业818家,涉及改制企业4572家,涉及富余人员100万人。中央企业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迈出重大步伐,中石油、中石化、东风汽车三大集团分离办社会试点基本完成,每年将为企业减轻负担40多亿元。四是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进一步规范。去年以来,各地国资委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促进国有产权合理流动的制度规定和政策措施。

  不许拿着国资豪赌

  总经理个人的一次经营决策,让肩负国家棉花储备职责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陷入困境。联想起前不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中航油巨亏事件,任何一个心存正义的公民都会因义愤而生质问:谁给了这些“老总”这么大的权力和胆量,让他们可以拿国有资产去豪赌?中储棉担负着平衡国内棉花市场的特殊职能,应该以维护棉花市场稳定为经营原则,大规模地参与市场逐利,必然使国家储备隐含风险,无异于拿国家利益进行赌博。再从一般的国有企业角度来说,企业经营风险难免,出现正常的经营性亏损大家也会理解和宽宥,不能原谅的是那些把国家财产当作私有物一样随意处置,不惜拿巨资去进行商业豪赌,以验证自己经商本领的赌徒行为。国企改革走到今天,成就显而易见,但遗憾的是,喊了多年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一些企业成了门面装潢。在这些政企不分的企业,“老总”们对内可以支配庞大的资产,对外可以和机关干部排座次、论高低。由于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监督制约机制,只要不闹出太大的动静,他们横竖都可以充分发挥。如此经营机制下,屡屡发生巨亏倒也不足为奇。行政级别或许的确给国企带来过好处,但它的破坏性显然更大、更广泛。它放大了国企经营者的权力意识,令效益观念退居其次;它混淆了“运动员”与“裁判员”的界限,使市场管理中的“黑哨”现象难以革除;它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原则,让更多的没有行政级别的企业不战而败;它给机关干部提供了一种不良教材,助长着权钱交易、名利思想的滋生和膨胀。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是一种公权,而法治社会里,公权必然意味着责任。从法律意义上说,中国的老百姓有权知道究竟是谁在替大家经营国有企业,这些人能不能实现国有企业保值增值。但事实上,要不是媒体曝光,绝大多数老百姓是无从知晓这些内情的。在中储棉事件的报道中,我们看到有关方面都在为自己辩护,让责任归属云山雾罩一时很难辨别,有待有关方面拨开迷雾,分清责任,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在现代企业管理学中,“德商”排在“智商”之上而位居“十商”之首,责任心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任用国企负责人的上级组织和领导而言,知人善用不光是要善于发现人的经营能力,更要重视“德商”,重视人才的责任心。中航油、中储棉事件在这方面给我们结结实实地上了两课。希望有关方面认真吸取教训,千万别让高昂的“学费”白交了。否则,拿国有资产去豪赌的事件还会发生。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