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09:37 中国环境报 | ||||||||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批复》、《关于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及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淮河治污工作,实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受国务院委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如下: 一、安徽省人民政府对省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应按照《通知》要求
2005年底前,在不断流和上游入境水质达到同期水质目标的情况下,淮河干流和17条主要支流水质有所好转,安徽省3个省界断面水质基本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目标。主要水污染物COD和氨氮(参考指标)入河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20%和12%(COD年入河量控制在9.9万吨,氨氮年入河量控制在4.3万吨)。 《计划》确定的83个工程项目,建成投运的不低于55%。 2007年底前,在不断流和上游入境水质达到同期水质目标的情况下,淮河干流、17条主要支流和3个省界断面水质明显好转。主要水污染物COD和氨氮入河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25%和22%(COD年入河量控制在9.3万吨,氨氮年入河量控制在3.8万吨)。《计划》确定的治污工程85%以上建成投运,省辖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不低于30%。 2010年底前,在不断流和上游入境水质达到同期水质目标的情况下,淮河干流和17条主要支流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主要水污染物COD年入河量控制在8.9万吨,氨氮年入河量控制在3.1万吨。省辖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县级市市区和县城所在镇不低于45%。 具体治污目标见附表1,水质监测目标考核断面名单见附表2,分年度国家考核目标见附表3,具体治污工程详见《计划》。 二、安徽省人民政府应统筹协调、综合治理、突出重点、防治结合,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深化工业污染防治。 1、2005年底前,完成《计划》要求的33个工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点源综合整治项目。 2、2005年底前,对现有石灰法制浆工艺、年制浆能力3.4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下黄板纸企业、1万吨以下废纸造纸企业、1万吨以下酒精生产线、1万吨以下淀粉生产线,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关闭。 3、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凡是水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一律实行停产治理。2005年底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60%,并逐步提高。对达标排放、但污染物总量负荷依然较高的企业,安徽省环境保护局要公布名单,并监督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要按清洁生产审核要求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削减排放量。自2007年起,对仍不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企业限产限排。 4、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2004年底前,对日排废水100吨以上或日排COD30公斤或氨氮20公斤以上的重点排污企业和投运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发放排污许可证。2005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2006年底前,要求重点排污企业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在指定位置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自2006年起,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 (二)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 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实行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同时配套建设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处置设施。已建成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因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导致不能正常运行的,2006年底前必须完成配套管网建设。 2、新建、改建、扩建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应配套建设脱氮设施,湖泊水库周边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应同步建设除磷设施。已建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2006年底前完成脱氮设施建设。 3、2005年底前,安徽省应将所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单位改制成独立企业法人,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提高到每吨0.8元以上,出台自备水源用户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并研究制定污水处理费使用管理办法。 4、自2007年起,对超标排放氨氮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单位,加倍征收排污费。 (三)控制农村农业面源污染。 2006年6月底前,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根据土地销纳能力调整养殖规模,采用沼气等生态技术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有机肥加工利用,2007年底前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优先解决因水污染造成疾病高发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2010年底前,要根本解决因水污染导致的农村地区人畜饮水问题。 (四)加快实施综合治理项目。 2007年底前,完成《计划》安排的本行政区9个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示范项目,确保实施效果。(具体名单见附表4) (五)强化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2005年底前,按照《计划》要求完成本行政区4项环保能力建设工程,保证正常运转。(具体名单见附表5) 三、安徽省人民政府应按照《计划》要求设置水质监测断面,组织做好水质和排污量(入河量)监测工作。安徽省环境保护局要统一组建并完善省辖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和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网络,有关部门应根据职责,将监测结果和有关情况及时向环保部门通报。各级环保部门要定期编制水质自动监测周报、水质月报、入河排污量和重点污染源排放季报,并统一发布水环境信息。 四、自2005年起,安徽省人民政府按年度对省辖市政府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于次年1月底前将考核结果通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受国务院委托,自2006年起,每年第一季度对上一年度《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国务院。 六、本“责任书”一式四份,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各保存两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