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棉拿10亿国资豪赌(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4日10:00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 ||||||||||
追逐暴利推波助澜 2003年8月开始,国内棉花价格一路走高,2003年底到2004年初出现一股“炒棉热”。中储棉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闯进市场的。 2003年10月,中储棉突然决定进口15万吨棉花;随后几个月又陆续进口了10多万吨。他们一方面将大量棉花捂在手里,待价而沽;一方面将部分棉花销售给作为中间商的各地省级棉麻公司,助其层层加价。一个本应承担平抑价格、稳定市场,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国有企业,其时已甩开膀子为正在兴头上的“炒棉热”推波助澜。 10亿元本金亏折过半 2004年3月份开始,国内棉花价格开始逐渐走低,国内不少参与炒作棉花的贸易企业相继被套牢,中储棉也不幸被套。中储棉10亿元注册资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至少亏折了一半。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储棉尚有20万吨进口棉花在手里。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不高于13100元/吨的价格收储,其亏损在6亿元左右。 而根据中国棉花网公布的动态行情,1月11日,国内标准级棉花价格为11789元/吨。以这个市场化的价格来计算,中储棉亏损已近10亿元。也就是说,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中储棉10亿元注册资本已亏得所剩无几。 巨额亏损何以形成 中储棉总经理雷香菊元旦前对记者确认了这一亏损事实。不过,她将亏损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她解释称,进口配额是发改委发的,按照商品棉进的。“我们的业务受发展改革委指导”。 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有关部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财政部一直反对政策性储备公司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对中储棉进口20多万吨棉花,财政部事先并不知情;发展改革委则表示,中储棉此次经营进口棉花主要是企业经营行为,发放进口配额是给企业进口的机会,在配额量内进多少,何时进,按什么价进,均由企业自行决定,盈亏也由企业自行承担。中储棉负责管理国家的棉花储备,其棉花储备业务由发展改革委指导,其经营性业务则不属于发展改革委指导的范围。 记者了解到,中储棉进口的这批棉花一开始并非以储备为目的,而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形式申请配额并进口的。据发展改革委有关司局介绍,2003年底至2004年初的“炒棉热”中,发展改革委曾向各地下发通知,提醒警惕棉花市场风险。显然中储棉并没有将提示当回事。而在亏损发生后,中储棉曾希望有关部门按他们的成本价格收储这批棉花,但中储棉的这一“企业亏损、国家埋单”想法终被否决,最后在多方协调下,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13100元/吨收储这批棉花。 从中航油事件到此次中储棉巨亏,一个更为紧要的问题凸现出来:谁对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承担责任?国有企业的决策失误问责制究竟该如何建立并落到实处?
| ||||||||||